缩略图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园班级日常管理的路径分析

作者

王春利

准格尔旗五家尧幼儿园 010300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心理发展正处在奠基时期,心理健康是幼儿发展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去,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贯彻全人教育的理念。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幼儿在心理发展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所以深入探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园班级日常管理的价值

幼儿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奠基阶段,该时期形成的情感体验、行为模式与社会认知,将对其后续成长产生深远影响。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可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给幼儿创造一个积极稳定的环境,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从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班级管理效能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中,有利于优化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更注重行为规范和秩序维护,心理健康教育则强调重视幼儿的情感需求、心理状态。通过对幼儿情绪变化、社交困惑等问题的关注,班主任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幼儿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动因并采取更加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的管理策略,解决管理矛盾,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班级管理由“刚性约束”走向“柔性引导”[1]。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园班级日常管理的路径

(一)创设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环境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隐性教育资源之一,班主任需要在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双向努力,建构支持性教育空间,在物质环境的营造方面,秉承“幼儿视角”,营造一个温馨、有序、有安全感的班级空间。比如利用温和的色彩搭配把墙面设置为幼儿作品展示区和情绪表达角,摆放轻柔的玩偶和绘本,使幼儿处于一个轻松的氛围;建立“心情天气车站”,以卡通太阳、云朵和雨滴为标志,带领幼儿每天记录心情,直观地抒发心中的情感,塑造以心情为中心的班级文化,在心理环境建设上,班主任应本着尊重和接纳的心态对待幼儿,构建平等信任的师幼关系 [2]。日常交往时,以轻柔的言语和善意的肢体动作来回应幼儿的需要,并鼓励幼儿畅所欲言;在幼儿有哭闹和抵触的时候,蹲下来耐心地听,给幼儿以感情上的支持,有利于幼儿安全感的树立。同时引导幼儿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并组织协作搭建积木和角色扮演,以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共情,创设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使幼儿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养成健康的心理。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设计

主题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媒介,班主任需要以幼儿普遍心理发展需求为中心,精心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双重特点的活动。针对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可以开展以“情感小怪兽”为主题的活动,以绘本共读、角色扮演和情绪脸谱绘画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喜、悲、怒的情感,并学会运用言语或行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组织开展“情绪调解站”等活动,使幼儿模拟化解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获得深呼吸和转移注意力的情绪调节方式,促进情绪管理,关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可以设计“合作小达人”的一系列活动,开展“蚂蚁搬粮”团队游戏,幼儿分组合作搬运“粮食”(物品),在游戏中体会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举行“小小拍卖会”,引导幼儿以物品交换和协商沟通的方式,学会表达需要和尊重别人的意志,提升人际交往的信心。同时结合节日和季节的要素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例如在母亲节举办“爱心礼物出品”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感恩的情感;在春季进行“寻找春天”的户外探索活动,以减轻幼儿的焦虑情绪、激发积极情感。

(三)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常规管理之中

常规管理不仅是一个班级日常工作的根本,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班主任需要把心理教育理念贯穿于幼儿入园、吃饭、午休、离园的每一个环节中,达到“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效果。入园环节中,以温馨的问候和拥抱来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构建主动入园体验;设立了“晨间播报员”这一职位,鼓励幼儿分享有趣的事情、锻炼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吃饭的时候,指导幼儿独立取餐,安静就餐,发展独立性和规则意识;对于挑食的幼儿,采用故事引导和同伴示范的形式,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午睡环节,放柔和的音乐,营造宁静的睡眠环境等有助于幼儿身心放松;以入睡困难幼儿为重点,给以陪伴和抚慰,以减轻幼儿的紧张感。当幼儿离开幼儿园时,与幼儿一同回顾当天的活动,并用积极的言辞来评估幼儿的表现,以增加幼儿的成就感;通过“心情分享”这一环节,幼儿可以诉说当天的心情,并对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另外,将心理教育渗透到班级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和幼儿一起探讨“轻声说话”、“轮流等待”等班级规则,引导幼儿认识规则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性,发展自律能力;在幼儿违反规定的时候,切忌单纯的批评,而要通过耐心的交流来帮助幼儿理解错误、学会负责任,并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幼儿园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是培养幼儿健全人格,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重点措施。通过创设浸润式的心理教育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渗透常规管理等措施,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像春雨一样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培养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今后,班主任需要不断地深化实践探索和优化融合策略来凝聚家园共育的合力,建立更加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筑牢幼儿心理健康的基石,为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梁 勤 . 聚 焦 班 主 任 管 理 共 促 幼 儿 健 康 发 展 [J]. 新 智慧 ,2023(29):63- 65.

[2] 周敏 . 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3(10):28- 30.

[3] 王灿灿 . 用“ 活教育” 理念培养幼儿园新手班主任 [J]. 华人时刊( 校长 ),2023(07):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