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
孙继翠
甘肃省古浪县第四幼儿园 甘肃古浪 733100
引言:
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第一站,其安全管理水平决定着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近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政策推行,幼儿园安全管理逐渐制度化,但校车事故、食品安全问题、虐童案件等屡禁不止,体现出安全管理工作深层次矛盾。而学前教育处于普惠化、质量优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凭借安全管理给予教育教学以根基保障成为要处理的事项,基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出发,探究安全管理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支撑效果并提出可操作的方法建议。
一、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核心挑战
(一)制度执行层面:责任体系有待完善
虽然大部分幼儿园都有建立安全责任制、巡查制度等等,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1]。湖南省幼儿园制定一日一巡查制度,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员去做,导致巡查流于表面,因为场地积水,导致幼儿滑倒摔伤。还有部分民办园为了降低保费,没有购买校方责任险,在发生事故之后无法承担赔偿,导致幼儿园与家长的矛盾激化。
(二)人员素养层面:安全意识与技能缺失
教职工安全素养不够也是事故频发主因,幼儿园教师不懂海姆立克急救法,造成幼儿噎食时错过最佳抢救时机,保育员违规喂药,保安放任陌生人接走幼儿等问题同样暴露出来。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缺乏,调查表明,仅有 43% 的幼儿园创建起教师安全培训体系,农村园临聘教师缺少 20% ,加重了人力资源短缺。
(三)环境安全层面:设施隐患与外部风险相互交织
硬件设施老化存在隐患,有园所校舍年久失修墙体坍塌,致使 3 名幼儿受伤,幼儿园常常因为活动器械维护不当造成擦伤或者骨折。在外部环境上,校车超载现象一直存在并且难以消除,甘肃正宁发生 ⋯11⋅16′′ ”事故的时候,一辆核载 9人却实际搭载了 64 人的校车酿成了 21 人遇难的大祸,附近还有流动摊贩以及交通混乱之类的问题危及到幼儿的安全。
(四)管理机制层面:家园协同机制的缺失问题
家长参加安全管理的途径不多,有些园所只是在家长会上单方面传达消息,没有交流互动的渠道。有的幼儿园出现幼儿离家出走的情况,因为家长没能按时来接,而园方又没按照交接制度办事,造成了幼儿一个人离开。家长对安全教育存在错误的认识,过于保护或者轻视风险,都会影响到家园共同育幼的效果。
二、安全管理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安全环境:教育教学的基础性保障
安全是幼儿的先决条件,幼儿园用智能门禁,分区分片,把意外伤害率缩减60% ,让老师放心去做高风险、高产出的科学实践、户外游戏之类的活动 [2]。要是缺了安全,教育就缩水,一些幼儿园就怕校车事故,于是取消春游,害小朋友失去了去自然亲近的机会。
(二)制度保障:促进教育质量标准化
安全管理促进教育规范化。省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幼儿园食堂安装监控、公示食材溯源,促进园所调整膳食结构、设置食育课程,安全演练纳入教师考核,使教师提升活动设计水平,把防火演练变成科学探究主题,做到“安全 + 教育”两全其美。
(三)家园信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安全管理增进家园互信。幼儿园可在“安全教育平台”向家长推送防溺水、交通安全课程,家长参与率升至 92% 。家长认同园所的安全举措后,愿意配合园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交警一同举办“交通安全日”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三、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安全制度体系: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根据园所规模、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特征来拟定区别化安全运营准则,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得着重于校车接送路途规划以及随车人员配备情况 [3]。山区幼儿园要按照水域,陡坡等地理特性去制订防溺水,防跌落特别计划。城市幼儿园就要注意高层建筑逃生路径经营以及大型活动人群分散方案,制度改动还要联系季节性危险因素,像雨季防汛,冬季防滑之类,这样才能保障预案具备时效性以及适应性。建立“园长 - 部门负责人 - 教职工”三级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安全职责清单。把安全绩效作为教职工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提升教职工安全素养:从被动转向主动
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体系之中,设立“幼儿园安全管理”,“儿童意外伤害防止及应对”这类必修课程,加大准教师的安全意识以及技能积累。任职培训期间,举办急救技能实操、儿童心理危机干预、法律法规解说之类的专题培训班,保证教职工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这些关键技能。引进 AI行为分析系统,借助视频监控来及时观察教职工的操作是否合规,智能算法可以自动发现违规现象并且发出警报,这样一来就减少了人为失误的可能性。
(三)优化物质环境:从隐患到防护的转变
严格依照《幼儿园建设标准》,对园舍实施安全改造,重点强化楼梯扶手、围墙栏杆、大型玩具等设施的承重和防护性能。农村幼儿园通过政府专门补贴把土质操场改成软质塑胶地面,幼儿跌伤率就降到百分之七十。
部署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电子围栏等智能化设备,严格控制人员进出,杜绝闲杂人员进入。安装“一键报警”并同属地公安系统联网,发生突发情况时能迅速报警。制定《班级安全日检表》,要求教师每天对桌椅边角、电源插座、门窗缝隙等细节进行检查,通过管理平台上传检查的照片、记录等,形成安全隐患的闭环管理。
(四)构建家园协同机制:从单向到多元的转变
定时举办安全教育讲座,内容涉及居家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话题,另外开发互动式安全教育 APP,包含视频课程,情景模拟游戏等资源,供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成立家长安全委员会,家长代表参加园所安全制度修订、食谱审核、校车线路规划等工作。
四、结论
幼儿园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要靠制度、人员、环境、技术协同发力。研究显示,科学的安全管理可以减少事故风险,还能营造安全、支持性的环境,促使幼儿深入学习、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法》出台后,安全管理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也会让安全管理走向智能化、精准化,幼儿园管理者要树立“大安全观”,把安全融入教育血脉,才能做到“保安全”和“提质量”两不误。
参考文献:
[1] 王欢欢 . 幼儿园安全危机管理研究 [J]. 科教文汇 ( 中旬刊 ),2020,(20):161-162.
[2] 吕 晓 红 . 强 化 幼 儿 园 安 全 管 理 , 促 进 幼 儿 健 康 发 展 探 究 [J]. 才智 ,2020,(01):189.
[3] 李槐青 . 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30(05):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