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韩纤纤
马街大李小学 746000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普遍有着评价方式单一化的倾向。科学的学习本身是一种对自然的探索,而在现实教学中,科学的探索过于依赖纸笔的测验,忽视了探究的过程;而部分采用评价体系的课堂反而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复杂的知识;评价的维度局限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弱化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的能力。因此,本文将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落实素养导向的教学。
一、在小学课堂中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意义
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评价体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确保教师在科学课堂上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的达成,可以帮助教师检查班内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这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重要保障之一;其次是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多维度观测,全面评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水平,有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此外,多元化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反馈机制。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品分析等方式,及时的发现教学中存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再者,传统的单一评价很容易造成教师以“分数论”恶意看待部分学生,而多元化的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最后多元化的评价能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过程,为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展示优势的机会。
二、在小学课堂中引入多元化评价的方法
1. 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
首先,可以检测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采取笔试、口头提问、科学小测验等方式来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如 : 在《八颗行星》一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默写出八颗行星的名称、各自有什么特点、与地球的生态环境有什么区别等。在避免学生对该类基础知识点死记硬背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如: 在《美丽的化学变化》一节中,教师在做完化学实验后,评价学生能否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变化说出其对应的名称;再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好奇心、质疑精神、有没有环保意识、能不能实现团队的合作等等,如 : 在《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一节中,教师通过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说出与厨房物质变化相关的现象,具体讨论问题可以为“厨房中生成铁锈的原因”、“鸡蛋变质后出现的气味为哪种化学物质的味道”等等
2. 灵活运用多种工具进行多元化评价
单一的笔试无法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应采用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首先是过程性评价的开展。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学生的提问、讨论参与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也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组长来进行上述内容的记录,并在每周选取特定的日期向教师汇报记录结果;教师还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科学绘画、项目作品等,来了解学生的成长。如 : 在《认识星座》一节中,可以组织绘画展,让学生将不同的星座拟人化处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力,了解不同的星座特点。其次是总结性评价。除传统笔试外,教师可以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如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一节中,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吸热的化学变化”或“记录下镁条燃烧后出现的伴随现象”。最后是表现性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 : 结合《形形色色的植物》和《多种多样的动物》两节内容,选择学生来模拟“食物链”中的生物关系。
3. 将评价主体设计的更加多元化
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通过引入自评模式、互评模式、家长评价的模式,增强学生科学学习的自主性。
首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制反思表和写下与科学内容相关的日记来总结自己在科学课堂中的进步和退步内容,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节中,学生可以写下记录内容“我今天了解了生物的多样性是什么,学会了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次是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在进行小组实验后填写教师自制的互评表,教师可以通过该表了解学生的合作成果、在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小组合作的贡献度等等。最后是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通过设计家庭科学任务,如“家庭垃厨房产生的化学物质的分类(主要从气体、液体、固体三个角度回答)”,家长通过写下反馈表来反馈学生在家庭科学任务中的探索实践表现。此外,教师还可以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动手能力及项目制作能力等给出全方位的反馈。如 : 在“制作生态瓶”项目中,教师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 学生项目设计的创意程度,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家长辅助项目进行的情况。
结束语:
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师要结合科学知识、学生需要获得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维度,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主体,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从全文来看,在小学科学课堂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能够科学的去评估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成效,更能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彬 . 关于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的几点思考 [J]. 教育视界 ,2024(7):72-73.
[2] 赵飞君 . 素养导向下单元“教—学—评”一体中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J].教学月刊·小学版 ( 语文 ),2023(10):4-8.
[3] 周青 , 田建荣 .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表现性评价设计 [J]. 考试研究 ,2023,19(4):1-9.
[4] 赖锐敏 , 孙明娟 . 中小学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困境与突破 [J]. 新课程导学 ,2023(16):16-19.
[5] 殷正立 . 单元学习情境、任务及评价的设计策略 [J]. 湖北教育 ( 教育教学 ),2022(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