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产业工人短缺问题的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作者

黄伟

身份证号码:370102198203194529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承担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重任。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建筑工程数量与规模持续增长,对产业工人需求显著上升。然而,工人数量却呈减少趋势,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该问题已导致工程延误、成本增加,并迫使企业降低招聘标准,影响工程质量与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可能引发劳动市场不稳定,制约产业协调发展。

一、建筑产业工人短缺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认知因素

社会对建筑产业工人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选择从事建筑行业。长期以来,建筑行业被认为是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的行业。在传统观念中,建筑工人往往被视为“苦力”,工作又脏又累,缺乏技术含量。这种认知导致许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建筑工作,年轻人也更倾向于选择一些看似“体面”、轻松的职业,如金融、互联网等。

社会宣传对建筑行业的正面引导不足,使得大众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职业机会了解甚少。建筑行业在科技创新、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这些成果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导致社会对建筑行业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中。这种社会认知的偏差,使得建筑行业在吸引年轻劳动力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二)行业吸引力因素

建筑行业的吸引力不足也是导致工人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薪资待遇方面来看,虽然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与一些新兴行业相比,仍然缺乏竞争力。而且,建筑行业的薪资发放不规范问题较为普遍,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这使得工人的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工作环境方面,建筑施工现场通常存在噪音、粉尘、高温等恶劣条件,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建筑工作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缺乏正常的休息和休假,导致工人的生活质量较低。建筑行业的工作稳定性较差,项目结束后工人往往面临失业的风险,这也使得许多人对从事建筑工作心存顾虑。

二、建筑产业工人短缺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宣传引导,改善社会认知

加强对建筑行业的宣传引导是改善社会认知的关键。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对建筑行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宣传建筑行业的发展成就、科技创新成果以及职业发展前景。可以制作专题纪录片、宣传片等,展示建筑工人的辛勤付出和职业价值,让社会大众对建筑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建筑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前景,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可以组织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建筑行业的工作环境和职业乐趣,激发他们对建筑行业的兴趣。还可以设立建筑行业的荣誉奖项,表彰优秀的建筑工人和企业,提高建筑行业的社会地位和美誉度。

(二)优化行业环境,提升行业吸引力

优化行业环境是提升建筑行业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在薪资待遇方面,政府应加强监管,规范建筑企业的薪资发放制度,确保工人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推动建筑企业建立合理的薪资增长机制,根据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绩效提高工资待遇,增强建筑行业的薪资竞争力。

改善工作环境也是提升行业吸引力的关键。建筑企业应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投入,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例如,配备先进的施工设备和防护用品,减少噪音、粉尘等污染;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障工人的休息和休假权利。建筑企业还可以为工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设施和福利待遇,如宿舍、食堂、医疗保障等,提高工人的生活质量。

三、完善建筑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体系

(一)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晋升通道

目前,建筑产业工人的职业晋升通道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师徒传承和经验积累为主。这种晋升模式限制了工人的职业发展空间,也不利于激发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晋升通道势在必行。

建筑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和技能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晋升标准和流程。除了传统的技术晋升通道外,还可以设立管理晋升通道、创新晋升通道等。例如,对于具有管理才能的工人,可以提供晋升为项目经理、施工队长等管理岗位的机会;对于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工人,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还可以鼓励工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通过提升自身技能水平获得更高的职业等级和待遇。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建筑产业工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建筑行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施工工艺、材料和设备不断涌现,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建筑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培训内容和方式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建设一批专业的建筑技能培训机构。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工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方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四、强化建筑产业工人的劳动权益保障

(一)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是保障建筑产业工人劳动权益的基础。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但在建筑行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劳动安全卫生、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规定。

政府应加强对建筑行业劳动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台专门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建筑企业和工人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建筑企业和工人的法律意识,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二)加强劳动权益监督

加强劳动权益监督是保障建筑产业工人劳动权益的关键。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大对建筑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拖欠工资、超时加班、不缴纳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及时处理建筑产业工人的劳动争议,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还可以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工会在建筑行业的组建和发展,提高工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工会应积极代表工人与企业进行协商谈判,维护工人的劳动权益,为工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

结论

建筑产业工人短缺问题是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认知、行业吸引力、职业发展和劳动权益保障等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

通过加强宣传引导、优化行业环境、完善职业发展体系和强化劳动权益保障等措施,可以改善建筑行业的社会形象,提升行业吸引力,激发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建筑行业,缓解建筑产业工人短缺的问题。这些措施也有助于提高建筑产业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鲁涵 . 考虑双边偏好的建筑产业工人供需匹配研究 [D]. 华中科技大学 ,2024.

[2] 唐学兵 , 李亚芹 . 建筑业农民工如何转身 [J]. 人力资源 ,2023,(0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