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建筑理念下建设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者

苏昊

荣成市规划服务中心 264300

一、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背景下,绿色建筑理念成为建设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建筑强调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全生命周期管理将项目从规划到拆除回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各阶段的协同与优化。将绿色建筑理念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相结合,有助于从源头到末端全面落实绿色发展要求,对推动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仍存在理念落实不到位、技术应用不充分、各阶段协同不足等问题,亟需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绿色建筑理念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一)内涵

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回收等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绿色建筑理念,综合运用管理、技术、经济等手段,对项目的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功能性能等进行全面管控,以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化目标。这种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项目管理中各阶段相对独立的局限,强调各阶段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合作,使绿色建筑理念在项目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落实。

(二)原则​

将建设工程项目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统筹考虑各阶段、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实现整体最优。在规划阶段就需综合考虑后续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的绿色需求,避免各阶段脱节。

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保障建筑的长期使用功能和价值。

在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项目成本,通过优化设计、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等方式,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费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

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健康,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室内外环境,提升建筑的使用体验和品质。

三、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绿色管理要点

(一)规划阶段

优先选择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段。在场地规划时,注重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保留自然水体和植被,提高场地的生态价值。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加绿色建筑专项分析内容,对项目的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材料选用、环境影响等进行评估,论证项目的绿色可行性,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二)设计阶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采用被动式设计策略,如合理的建筑朝向、体型系数优化、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等,降低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消耗。同时,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

节能与环保设计:进行高效的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提高保温隔热性能;选用节能型的采暖、空调、照明等设备和系统;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采用节水器具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优先选用绿色环保、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施工阶段

绿色施工管理:制定绿色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废水、废弃物等进行严格控制,减少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推广使用绿色施工技术和设备,如装配式施工技术、太阳能施工设备等,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时间和堆放位置,减少材料损耗;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如将废弃混凝土制作成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基层施工等。

(四)运营阶段

智能化运维管理:建立智能化的建筑运维管理系统,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设备运行、室内环境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和设备的高效运行。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降低能源浪费。

用户行为引导:开展绿色建筑知识宣传和培训,引导用户树立绿色消费和使用观念,培养良好的节能、节水、环保行为习惯,共同参与建筑的绿色运营管理。

(五)拆除回收阶段

建筑拆除规划:在建筑达到使用寿命或需要拆除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拆除方案,优先采用环保拆除技术,减少拆除过程中的扬尘、噪声和废弃物排放。

材料回收与再利用:对拆除后的建筑材料进行分类筛选,对可再利用的材料进行回收处理,如钢结构、门窗等,经过修复和检测后重新投入使用;对不可再利用的材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四、绿色建筑理念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法规保障

政府应完善绿色建筑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强制性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规范,明确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的绿色要求和责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容积率奖励等政策措施,鼓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二)技术创新支持

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和推广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如高效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材料、智能建筑设备与系统、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等。建立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平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转化。

(三)人才培养与教育

加强绿色建筑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在高校和职业院校中开设绿色建筑课程,培养专业的绿色建筑人才。同时,开展针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绿色建筑培训,提高其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水平,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四)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构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项目各阶段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项目的绿色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绿色建筑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五、结论

绿色建筑理念下建设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实现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回收等各阶段贯彻绿色建筑理念,遵循系统性、可持续性、经济性和以人为本原则,采取相应的管理要点和保障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建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技术的持续创新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在建设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晓龙 . 低碳理念在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J]. 现代工程科技 ,2024,3(24):58-61.

[2] 谢蔚 . 绿色建筑装饰设计理念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J]. 新城建科技 ,2024,33(12):105-107.

[3] 杨爱斌 . 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质量与市场 ,2024,(1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