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DeepSeek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

郭永禧

龙城外国语学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课堂互动不足,教学资源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DeepSeek 等智能工具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技术赋能情境创设,激活课堂互动活力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创设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并激发情感共鸣。传统课堂活动受制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情境设计常常显得形式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DeepSeek 技术平台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教师可以依托 DeepSeek 的智能生成能力,紧扣教学主题并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高效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围绕“遵守社会规则”这一核心教学内容,教师可借助 生成一个虚拟社区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有机会代入不同角色的视角——如普通住户、社区服务人员或志愿者——通过模拟处理社区常见事务(如规范的垃圾分类行为、文明饲养宠物、化解邻里矛盾等)来进行体验式学习。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能深切体会遵循社会规则的必要性,并直观理解违反规则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除了构建虚拟交互场景,DeepSeek 还能协助生成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助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片段及音频材料,从而极大地丰富情境的表现维度。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的特定需求,从 DeepSeek 提供的资源库中筛选适配素材,整合制作成更具吸引力的教学课件。例如,在探讨“国家安全”这一重要主题时,教师可以选取涉及国家安全事件的新闻报道素材或纪录片片段,通过视频播放形式,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认知,感受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挑战。同时,教师还能利用 DeepSeek 的语音合成能力,为课件增添生动的叙述和解说,有效提升教学的感染力。

2 数据驱动精准教学,助力素养分层提升

本研究探讨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德育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当前教育实践中,青少年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知识接受度层面,更反映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多元化特征。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适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致使教学效能存在提升空间。智能教育平台 的应用为实施精准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教育工作者可通过DeepSeek 系统实时采集多维学习数据,包括课堂互动质量、作业反馈信息以及阶段性评估结果,据此构建动态化学习档案。通过数据聚类分析,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发展层级,进而设计差异化教学路径。针对认知能力突出且具备学科探索热情的学习者,建议配置延伸性学习材料,例如在 " 法治精神 " 单元教学中,可补充法哲学经典文献与立法实践案例,引导其建立系统性法治认知框架。对于基础型学习者群体,系统可自动生成针对性训练内容。以法律知识模块为例,通过智能组卷功能形成阶梯式训练题库,结合即时反馈机制,帮助学习者夯实基础概念。这种分层训练模式有效缓解了传统教学中的"消化不良"现象,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习者都能获得适宜的发展空间。教学实践表明,动态化学习档案的建立为教师实施差异化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

3 智能拓展实践路径,培育责任担当意识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其教学目标不应止步于单纯的知识传递,更应致力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实际参与能力的塑造。过往的实践教学模式,常因活动场所、实施周期及安全管理等现实因素的约束,难以组织起多元且深入的体验活动。DeepSeek 平台的出现,为实践教学空间的延伸创造了新的可能性。教育工作者可借助该工具的智能筛选机制,向学生推送契合其发展需求的实践方案,例如参与社区帮扶、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倡议或普及法律常识等公益行动。聚焦于社区志愿服务这一类别,教师可利用DeepSeek 作为桥梁,促成学校与社区间的协作网络,为学生构建参与志愿工作的规范化渠道。学生则能通过该交互界面,清晰掌握社区现存的服务缺口及可选项目清单,并依据自身意愿完成线上登记。在提供服务期间,学生可使用DeepSeek 的功能模块,实时记载服务轨迹与个人反思,同时与其他参与者展开经验对话与资源共享。具体而言,当学生投身于社区垃圾分类推广活动时,可借助DeepSeek 完成影像采集及过程摄录,详尽留存活动关键节点与产出成果,并将实践感悟发布于专属交流区域。此类基于真实情境的参与策略,不仅使学生得以切身体验社会服务的运作流程,更有助于其在协作中培育集体意识,深化对社会义务的理解与担当。

综上所述,DeepSeek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通过技术赋能情境创设,能够激活课堂互动活力,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通过数据驱动精准教学,能够助力素养分层提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智能拓展实践路径,能够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 樊伟 .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J]. 华夏教师 , 2025,(15): 117-119.

[2] 骆奇 . 例析素养本位的单元整体教学优化——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少年有梦”为例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 2025, (05): 44-47.

[3] 蔡秀清 . 指向法治观念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2025, (19):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