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龋病患者综合口腔护理对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魏红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10000
引言:
老年人群因机体功能衰退、口腔自洁能力减弱,龋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龋病不仅引发疼痛、感染,还可导致牙齿缺失、咀嚼障碍,进而影响营养摄入与心理健康。传统治疗手段多侧重牙体修复,忽视日常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有限。综合口腔护理作为一种集预防、干预与康复于一体的护理模式,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老年龋病患者实施全面、持续的护理干预,有望改善其口腔功能,延缓病情发展,提升生活质量。
1 综合口腔护理在老年龋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综合性口腔护理超越了治疗手段的补充,是老年龋病管理观念的重大转变。治疗龋病在过去一直关注的是牙体的修复,而忽略了控制病因、保持功能和整体状态等各个方面。而在老年人群中,其口腔状况千差万别,单纯的方法无法满足其护理需求的多元化。综合性口腔护理是从整体护理观念出发,从情况、习惯和情绪各方面考虑制定的整套护理方案,不仅仅包括了口腔的日常护理和检查,还有膳食控制、习惯行为引导和心理安慰等,是从全局角度进行的干预活动,能对龋病的发展和术后恢复等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1] 尤其是在老龄时期,各系统机能衰退,免疫能力低下,龋病不只是局限性的局部病变,是一系列口腔和全身表现的症状,由此看来,综合性护理就不仅仅是治疗的补充,而且是一种将“口腔”再次融入“人”的护理方法,是符合健康老龄化要求的真正对老年患者关怀的手段。
2 老年龋病患者口腔健康现状分析
2.1 老年龋病的发病特点
老年龋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多年生理、行为及环境诸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临床上可见,与年轻人牙冠龋所占比重相对应,老年龋病的类型多为根面龋,且该类型龋损较为隐蔽,伴随牙龈退缩,牙根外露等特点。同时,老年龋病多表现为龋病多牙受累、对称性损害、修补困难,而同时老年人群又因咀嚼压力及主观感受等有所降低,导致早期龋洞不能被及时发现,同时,部分老年群体由于认知功能退化等因素导致不能确切表达病情,导致龋病在尚未被发现时,就可能发展到深部组织,进而出现牙髓炎、根尖周病变直至拔牙等病症,而老年群体又常有基础病症,治疗时需考虑联用多种药物、免疫力低下等因素,这都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难度。这便导致了老年龋病有隐蔽性、隐蔽性、严重性、发展较快、难发现的病症特点,要求在疾病识别与控制上,护理人员有着更强的专业敏锐性和综合判断力[2]。
2.2 龋病对老年人咀嚼功能的影响
口腔疾病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牙体龋坏疾病,或者缺少牙齿的现象,老年人群体,龋病主要表现在牙体组织的破坏与缺失上,导致老年人群体在咀嚼上存在极大的障碍问题,因此老年人咀嚼功能损伤会导致进食耗时过多、咀嚼不彻底,使得老年人群体无法正常的摄取较多纤维素、较硬以及营养丰富的食物,选择食物时通常都是选择比较软的食物,因为那些有营养的往往嚼起来都非常费劲,长此以往之后,会引起老年人整体机体摄入不足,缺乏蛋白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而导致整个身体状态的肌肉萎缩、骨密度降低及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此外,许多老年人群,往往也会由于牙齿的疼痛或者是松动导致进食变得恐惧或者讨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困境之中,在认识环节也会产生较大的情绪阻碍 [3],由于咀嚼功能障碍导致的咀嚼症状不只通过义齿以及修复体来进行改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出现肌肉力量障碍、唾液的分泌以及舌体协调也会影响到咀嚼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咀嚼功能障碍往往是一种功能性的机体系统的紊乱,而口腔疾病侵袭是其机体系统功能失调的典型代表与诱发因素。因此,龋病疾病的治疗往往不仅仅只是去除病灶,而要通过护理的方式恢复机体咀嚼系统的一体化与协同配合。
2.3 龋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虽然蛀牙不一定致命,但生活品质的变化会给患者带来老年生活质量的衰退。牙齿的疼痛、咀嚼能力的下降、社交生活的阻滞、功能的障碍等问题,长期累积下来就会撕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进食能力的下降会造成营养不良,进而影响身体机能、认知能力和情绪。尤其是处于高龄生活无依赖或者独居的老年人群中,蛀牙影响下的生活质量下降问题容易被忽视,此外,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问题,反映在身体功能的变化之后,即一种社会参与质量变化的缺乏,失去“生活自主性”。失去独立进食能力和微笑自信的老年患者,社交活动能力和情感表达力也将随之逐步衰减。那么评价老年蛀牙的临床意义是不仅从是否疾病、功能这一角度,更是从其影响人际关系、人际联系以及老患者个体的社会参与过程等角度来评价。蛀牙带来的生命质量上的损害是由身体的恶化所推动着的心理、社会能力的持续性损害过程,护理的治疗价值在于打破这一环节,让患者重新获得生活质量的掌控感。
3 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措施
3.1 加强个体化口腔卫生管理
老年患者的口腔保健不是可以套用一个模版,而要有针对性评估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处理。由于患者口腔内龋病的发生及发展个体差异较大,因此还取决于口腔中牙菌斑种类、唾液腺体分泌下降等因素,而更大程度上还与智力水平下降、行动不便、需要辅助护理等因素相关,故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口腔健康情况、动作实施能力及认知能力,从而制定针对性方案。对于智力状态良好且能够自行进行口腔清洁的患者,可协助其了解口腔清洁技术,进行正确刷牙方法指导,并养成日间口腔护理习惯;而需要辅助护理且智力降低者则必须要求护理人员、家属等进行照料,并保证夜间进行、餐后进行、进行规范管理,杜绝口腔菌斑存留,防止患者口腔内细菌菌落扩张。不可因缺乏积极主动性便要求患者掌握口腔清洁技术,仅仅进行说明即可,而需要贯彻至整个护理工作中,与患者的日常行动紧密结合。同时,还需要了解及观察患者对于护理技术的接纳情况,并加强日常观察与反馈,以保证患者能够接受护理技术的应用,提高其配合意识及日间行为习惯,预防菌斑复发 [4]。
3.2 实施营养支持与饮食干预
口腔与膳食,其中老年口腔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也极易对饮食模式造成影响,牙齿的龋坏、缺失或咀嚼困难在饮食方面极易转化为营养缺乏甚至营养代谢障碍,单纯通过口腔干预的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应当对膳食的合理配合纳入整体护理中,对于老年患者以“易被接受、易吞咽、易消化、易安全”为前提来建立饮食护理干预制度。同时,护理人员需要联合营养科,根据患者目前牙齿状态及进食状况共同拟定对应的膳食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尽量选择“刺舌硬”感较低且不易损坏口腔健康的食物,给予清淡柔软的杂粮、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腐、含钙量较高的牛奶及水果泥、果酱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及可有效增进食欲的饮食类型,并对于部分摄取糖分过高以及自洁能力差的老年患者,需要对精米精面及糖分较高的零食、软食进行限制,将饮食来源关上龋齿形成的条件。以膳食教育为支持,结合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的定时、定量的健康指导行为,使其充分认识营养缺乏与口腔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加其对膳食结构调整的自觉性。长期有效的膳食干预手段,使患者身体整体状态的改善,为老年患者牙齿龋坏的改善提供生理的储备与支持[5]。
3.3 开展口腔功能训练与心理支持
口腔功能性修复对老年龋病患者来说,修复难度并非在牙体修复的操作环节,而是在口腔应用功能上的不配合以及心理上的意愿不配合。经过补牙修复后的患牙,经常出现长期只用健齿一侧咬合,患侧牙齿使用不良的行为,导致不能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多由护理人员进行长期有效的咀嚼训练,如不坚硬食物的双侧交替咀嚼,咀嚼负荷由弱到强,以使咀嚼运动恢复正常。对于口腔修复者,要指导他们适应口腔假牙,并注意其在佩戴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及时调整义齿或转诊。心理功能对于老年龋病患者是常被忽略但却影响着口腔治疗全过程的重要因素,常常将对牙科治疗有很高的恐惧、猜疑甚至抵触,而以前不良的口腔就诊经验、或对疼痛感觉的过度敏感等都加剧了这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不抗拒,即耐心向老人解释护理操作的每一步操作的意义及必要性,尊重他们的表达、叙述与意见,在感觉不适时护理人员应做出及时介入。个别患者需要用心理疏导技术逐步帮助他们解除对口腔治疗抵触情绪,让患者能从对护理人员及操作方式信任回归至对口腔疾病状态的控制。护理工作不仅是操作,在这一层面引导、疏导老年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找回对口腔问题的控制感。
4 综合口腔护理效果评估
4.1 口腔护理对咀嚼功能的改善
虽然牙齿结构的修整并不能决定咀嚼功能的恢复,但必须看到患者能否在具体的生活中恢复稳定的、高效的咀嚼功能才是判断的标准,且是综合口腔护理发挥实际效果的关键所在。综合性护理影响面不仅局限在局部红肿和蛀牙的进展缓解上,更重要的是干预机制以及训练模式能够给患者带来功能性重拾的信心。观察发现个体化护理提高残存牙的清洁度、延缓牙周退行性变化、保持残存牙固位、建立正常的咬合,且借助咀嚼练习让很多患者重新双侧交替使用,吞咽变得自如,机体营养摄取情况发生变化。从不能完全自主吃东西到能够主动参与进食才是咀嚼功能恢复的表现,因此对咀嚼功能的评价也应该体现在患者主观感觉、自发进餐次数的改变、进餐类型的变化情况,做及时反应,以更真实反映护理干预的状况。
4.2 综合护理对生活质量提升的影响分析
牙科护理不单单是龋病、牙髓病的预防、修复,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生活护理方式的改变、合理的饮食结构、功能恢复治疗都能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觉察到症状的缓解、口中异味的消减,从而改观自己的沟通关系,这既是生活质量最根本的体现。护理过程中的关怀及谈话会引发患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护理,对于具有内心封闭或者不善于沟通的患者而言,更是通过护理过程进行心理重建的捷径,在实际随访案例中也发现有从不接受口腔治疗到主动要求接受牙医咨询,再到重新恢复饮食和社交的案例。
5 结语
综上所述,总体护理对于老年龋病患者治疗及恢复的作用不可或缺,个性化的治疗护理、合理的营养治疗、标准的功能练习、积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咀嚼功能,降低龋齿带来的痛苦及生活不便,护理人员应该结合病人情况给予系统的、持续性的口腔护理治疗,同时也应该大力加强宣传动员及家庭配合,形成多方面结合的口腔健康保障机制,更好地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敏 , 潘忆萍 . 负压冲洗式牙刷在气管插管拔管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J]. 中国乡村医药 ,2024,31(16):8-9.
[2] 耿慧 , 杨支兰 , 刘顺芳 , 耿文静 , 段丽珍 . 老年慢性病病人口腔健康现状及其护理对策[J]. 循证护理 ,2023,9(17):3100-3104.
[3] 张小明 . 老年患者口腔健康对衰弱影响的机制研究及干预方案构建 [D].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3.
[4] 欧阳小红 , 黄春珍 . 老年患者口腔康复护理前后口腔健康评估指数的变化 [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34(06):49-52.
[5] 吕晓强 . 重庆市三级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影响因素研究 [D]. 重庆医科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