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自来水水质提升对水库移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

加依达尔曼·巴合提汗

哈巴河县水利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 836700

引言

水库移民作为一种伴随着国家水利工程建设而产生的特定社会群体,其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常常因被迫迁移而受到深远影响。在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中,尤其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千上万的居民因水位上涨、土地淹没而需要整体搬迁,迁移后不仅面临生计重建的压力,也面临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社会资源接入困难等现实挑战。饮水安全是最基础的民生保障,自来水作为日常生活必需资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活幸福感。长期以来,部分水库移民安置区因基础设施落后、水源保障不足、供水系统运行不稳定等原因,居民不得不依赖井水、雨水甚至河水,水质问题频发,引发多种疾病,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秩序。

1 水库移民饮水现状的演变及水质问题回顾

水库移民的饮水方式经历了从天然水源取水、简易井水使用到集中供水和安全自来水普及的演进过程。早期移民安置地多位于偏远山区或丘陵地带,自然水源资源受季节和地形影响显著,饮水条件极不稳定。多数移民只能依靠井水或山泉水满足日常饮用与生活用水需要,水质普遍存在浑浊、含铁锰超标、细菌含量高等问题,成为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的诱因。随着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一些地区逐步建立了小型供水站,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水源地保护不到位、水处理工艺落后,依然无法满足安全供水标准。在此背景下,国家启动了一系列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将改善移民饮水安全列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推动管网入户、水质检测与水源地保护同步推进。自来水水质的提升集中体现在水源净化处理能力增强、水厂管理规范化、输水管道更新与日常检测制度化。

2 自来水水质提升对水库移民健康状况的积极影响

饮水安全直接决定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在以往饮用水质不稳定时期,水库移民地区常见水源性疾病高发,如肠胃炎、胆囊炎、结石病、皮肤病等,长期饮用未经净化的水还可能导致重金属蓄积、寄生虫感染等问题。自来水水质提升后,水中浊度降低、余氯控制合理、细菌总数合格率显著提升,有效遏制了水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根据实地调查数据,某西南移民区实施集中供水改造工程两年后,辖区内肠胃疾病发病率下降了约 45% ,皮肤病门诊量下降 30% 以上,反映出水质提升对居民健康的直接正向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长期饮用安全、口感良好的自来水,有助于居民形成规律饮水习惯,促进新陈代谢与免疫力提升。此外,集中供水系统配合健康宣教工作的推进,提高了居民饮水意识与科学用水观念,从源头减少了“久病成医”的经济负担,使移民群体能够更安心、更健康地融入新的生产生活节奏。

3 自来水水质提升带来的生活方式变迁与经济影响

饮水条件改善不仅提升了生活便利性,也在悄然改变着水库移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与家庭经济结构。首先,自来水水质提升带来了用水方式的现代化,传统水缸、水桶的使用大幅减少,洗衣机、电热水器等家用设备的普及率上升,家庭用水习惯逐步向城市家庭看齐,生活节奏更高效、有序。其次,在饮食方面,居民更加注重水质与烹饪健康的关系,如使用过滤水做饭、选择健康食材等,整体饮食结构呈现优化趋势。更为重要的是,用水成本的降低也在悄然影响家庭经济支出结构。原先部分移民需支付高昂的桶装水费用或进行频繁医疗支出,导致生活开销沉重。随着自来水普及,这些成本显著减少,节省的支出可投入到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生活改善等方面,促进家庭整体福利提升。

4 水质改善提升移民心理幸福感与社会融合度

生活质量的提升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反映在人们的心理感受与社会认同上。自来水水质改善作为最直观的民生变化之一,在水库移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心理联结和情感共鸣。一方面,移民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普遍认为“迁得值、住得好”,增强了对安置政策的认可感,减少了“被迁移”的负面情绪。特别是部分经历过多次搬迁、长期生活在供水条件落后地区的居民,更易在水质提升中获得归属感与幸福感。另一方面,自来水水质的好坏常被居民作为衡量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之一,水质改善让他们更有底气向外界展示“新农村、新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

5 自来水水质提升背景下的政策反思与发展建议

尽管近年来自来水水质在多数水库移民区实现了显著提升,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部分偏远移民区因地理位置特殊,水源地保护难度大,水质受季节性影响明显,供水稳定性与安全性仍存隐患。其次,水厂运行资金不足、水质监测设备老化、管道老化问题在一些地方仍未彻底解决,导致“水进厂好,出户差”的现象依旧存在。再者,部分移民对水质问题的认知水平仍较低,科学用水意识有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农村集中供水系统的财政支持与技术投入,尤其是在移民区要建立“建管并重”机制,确保水厂长期稳定运行;二是建立高效的水质监测与信息公开机制,增强居民对供水质量的信任与监督能力;三是推动水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加强水源地生态修复与长效监管;四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智慧水务”与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供水系统远程监测、精准控制与智能调度;五是开展多形式饮水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科学用水与节水意识,实现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全面转变。唯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保障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移民水质提升向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稳定转化。

6 结论

自来水水质的提升不仅是基础设施改善的成果,更是关系到水库移民生活质量、社会融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水质提升在健康改善、生活方式变迁、经济成本降低、心理满意度增强以及社会关系重构等方面的系统分析,证实了自来水水质对水库移民生活质量的深远影响。未来,随着城乡一体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应将水质安全保障机制纳入移民安置区治理体系,通过技术手段、制度建设与公众参与等多元路径共同发力,不断巩固移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成果,实现从生存安置向幸福生活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成 . 国内较大规模高硝酸盐水源水厂水质提升工程 [J]. 净水技术 ,2021,40(10):159.

[2] 冯一谦 . 全面提升自来水水质势在必行——由“饮水热”论及城市供水行业的当前任务 [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3,(02):75-77.DOI:10.16242/j.cnki.umst.2003.02.011.

[3] 费春娟 , 陆雅燕 . 新时期加强自来水水质监测的有效策略 [J]. 科技视界 ,2015,(19):291-292.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5.1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