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应用
辛建平
焦作煤业(集团)白云煤业有限公司 河南 修武 454350
引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凝聚员工共识、深化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在企业文化建设与组织凝聚力提升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以往的工作模式中,思政工作主要采用集中宣讲、纸质材料学习、人工调研等形式,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这些方式在覆盖广度、个性化服务以及反馈及时性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化空间。随着企业员工结构的更新迭代,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职场主力,他们在信息接收习惯上呈现出数字化、碎片化特征,这也使得思政工作在形式与内容上亟待创新突破。基于此,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策略,对推动新时代企业党建工作与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一、人工智能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必要性
(一)应对员工结构变化的现实需求
随着企业员工队伍结构的逐步演变,新生代员工(90 后、00 后)在整体员工构成中的占比已超过 60% 。这些成长于数字化浪潮中的年轻群体,在信息获取方式上呈现出显著特点,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互动游戏等新颖形式接收资讯,对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思政教育模式接受程度相对有限。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如智能课程推荐系统、互动问答模块等,能够较好地契合这一群体的认知习惯,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提供新的可能。
(二)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合理考量
当前,企业在生产运营、内部管理、客户服务等多个环节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与其他业务系统实现更好的协同融合。通过深入分析人力资源数据(如考勤记录、绩效考核结果)与思政学习数据之间的潜在关联,有助于从更全面的视角评估价值引领工作对生产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为优化思政工作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二、人工智能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一)智能教育体系:构建个性化学习生态
精准化内容推送:针对青年技术岗位员工,推送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 VR 实训视频,视频结合实际岗位工作场景,生动展现劳模先进事迹;
面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合规经营”相关的案例分析资料,案例紧密关联企业业务运营中的潜在风险点;
在新员工入职阶段,系统依据相关规则自动生成包含企业文化、安全规范、党史知识等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实践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学习模式,该方案的完成率有所提升,增幅约为 40% 。
沉浸式教育场景: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再现重要历史场景,包括党史重大事件、企业创业发展历程等,使员工能够以第一视角参与互动体验。以某能源企业开发的“红色电力”VR 课程为例,员工通过该课程仿佛“置身”于革命时期,亲身感受电力工人保障供电的艰辛与坚守。课程效果评估数据表明,员工在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上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提升幅度约为 53% ;在情感认同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增幅约为 68% 。
(二)舆情监测与风险预警:提升思想动态管控能力
多维度数据采集:通过整合企业内部运营数据(如 OA 系统交互记录、内部交流平台内容、培训反馈信息)及外部环境信息(社交媒体舆论、行业相关评论等),构建员工思想动态信息库。在实践中,某互联网企业借助对内部协作平台文本信息的监测分析,敏锐捕捉到员工关于“加班管理”相关讨论的情感倾向变化,进而及时优化工作安排,有效维护了内部沟通环境的和谐稳定。
情感倾向分析:运用 BERT 等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对各类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倾向研判,识别潜在管理优化方向。具体实践包括:
当涉及“薪酬体系”“职业发展规划”等关键议题的负面反馈比例超过一定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关注提示;
通过对管理层发言相关员工反馈的语义解析,量化呈现员工理解接受程度、关注焦点等指标,为沟通策略的持续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三、优化融合应用的策略建议
(一)构建“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
明确技术定位:人工智能宜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助支撑力量,秉持“技术赋能数据处理,价值导向由人把控”的理念。在实际应用中,可参考以下模式:
通过人工智能对海量舆情数据进行初步筛查,思政工作者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入分析与决策;
运用虚拟实训系统开展技能培训,而涉及关键谈话、心理疏导等需要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环节,仍由思政工作者主导完成。
建立协同流程:可尝试构建“数据采集 -AI 分析 - 人工复核 - 行动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从某汽车企业的实践来看,该模式在提升舆情响应准确率方面效果显著,达到 92% ,同时也较好地兼顾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二)完善技术应用的规范体系
数据安全管理:员工数据采集方面,可通过构建知情同意机制,清晰界定数据采集范畴,建议将采集范围聚焦于工作场景相关数据,以此保障员工数据权益。
运用联邦学习等前沿技术手段,探索在无需获取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开展模型训练工作,切实筑牢隐私安全防线。
算法伦理审查:可考虑组建由思想政治工作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及员工代表共同参与的伦理委员会,定期对算法进行评估与审视,重点关注算法在运行过程中的公平性表现,着重排查是否存在针对特定群体的不合理推荐等情况。
四、结束语
人工智能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思政工作的“内容生产- 传播交互 - 效果评估”全链条。这种融合既需要发挥 AI 在数据处理、场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工作效能;也必须坚守思政工作的本质属性,避免技术异化导致的人文缺失。企业需在实践中把握“技术为器、思想为魂”的原则,通过制度规范、内容创新、模式优化,推动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增强员工凝聚力、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有效工具,为新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持久活力。
参考文献
[1] 高宝全,刘英杰.人工智能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优化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8):58 - 60
[2] 高雪梅.ChatGPT 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挑战及其超越[J].贵州社会科学,2023(11):105 - 112
[3] 张彪,周卫东.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进路与实践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0):59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