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优化研究
四郎拉姆
色达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626600
前言
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种前沿技术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正在面临着数字时代所带来的历史性变革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管理效能和项目质量的提升。因此,探索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研究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如何通过新型数字技术构建并实施有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一、数字化转型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数字化转型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提升管理效率。数字化管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信息实时共享、及时处理,缩短信息传递时间,降低出错率,提升决策效率和工程管理水平;二是增强项目可控性。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可以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实时控制和大数据分析,从而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在建项目按计划进行并如期完成;三是加强工程安全管理。通过数字化方式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如通过 AI 图像识别高危作业违章操作,利用智能传感器对基坑变形、支架荷载等进行监测,一旦发生异常,自动触发警报并采取应急措施;通过人员位置识别系统配合电子围栏实行危险区域管控,将传统“人盯人”的单面安全保障上升到多视角、全方位的安全防患体系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率。
二、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在数字时代暴露的局限性
(一)信息割裂
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依赖层级化纸质流转与孤立信息系统,设计、施工、供应链数据标准不统一且无法互通。例如,变更指令需跨部门人工传递,版本混乱频发;材料库存与施工进度脱节,导致资源错配与工期延误,全链条协同效率被严重制约。这种纵向割裂、横向阻断的信息流迫使大量人力消耗于重复核对与手工整合,协同成本居高不下,整体项目效率被结构性制约。
(二)决策滞后
建筑工程管理决策主要以人工现场巡查与周期性报表为依据,信息获取严重滞后于动态施工进程。当发现进度偏差或成本超支时,问题已发酵数日甚至数周,纠错窗口大幅压缩;设备异常振动、基坑微变形等隐患因缺乏实时监测与及时决策,往往演变为严重故障或事故。这种“事后救火”模式使建筑工程管理长期处于被动响应状态,经验主义决策无法匹配复杂现场的快速变化,风险管控能力被显著削弱。
(三)过程不透明
传统管理模式缺乏实时数据采集以及可视化呈现能力,使施工建筑物的核心环节处于“黑盒子”的状态。例如质控方面,有些隐蔽式工作需要人工目检、手工记录,易忽视潜在问题且难以追溯过程的证据链;又如安防管理方面,高空作业、深基坑施工等高危场景难以实现全面监管,越规行为、机器故障往往在事故之后才被发现,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机。由于过程不透明造成工程管理与施工现场严重脱节,进而提升了工程项目的风险指数。
三、数字化转型驱动的工程管理优化路径
(一)构建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
数字化建筑工程管理平台以跨平台数据中台为基座,通过统一接口协议整合 BIM 模型、物联网传感网络、进度计划与资源调度系统,破除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数据壁垒,实现“一数一源、全局共享”。平台搭载动态可视化引擎,将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多维数据实时映射为可交互的三维数字孪生体,使隐蔽工程透明化、风险要素可量化。底层智能决策引擎则深度融合边缘计算与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解析设备振动频谱、材料消耗曲线等硬件行为特征,主动预测进度偏差概率并生成弹性施工方案,驱动管理决策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实现施工过程“可溯、可控、可优”提供核心支撑。
(二)推广智能施工设备与机器人技术
推广智能化施工设备以及机器人技术是建筑工程优化数字化管理的第二个着力点。通过运用自动混凝土搅拌车、3D 打印建筑机器人、无人机巡检系统等数字智能化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的精准度和施工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力投入,同时,智能机器人可以长时间执行重复性、高强度的工作任务,进一步降低工程安全风险。例如,引入 3D 打印技术可以为复杂的筑造结构建模,无人机巡检系统则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监控,排除不安全因素。如此,能促使建筑行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作业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为其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三)实施数字精细化项目管理
数字精细化项目管理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数字化创新的又一路径,是建筑工程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准、引领项目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迈进的关键方法与手段。数字精细化项目管理即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建筑工程的关键要素如工期、造价、质量、安全等进行精细化监测和分析,同时对项目资源进行精准调配。为实现上述目标,需建立项目信息数据库与分析模型,全面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按预期计划进度实施建设。建筑工程通过实施数字精细化项目管理优化决策过程,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及前瞻性。
结语
数字化转型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方式发生变革,极大提升管理效率和项目建设公开透明度,有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项目建设风险。可以预见,随着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与施工现场深度融合,建筑工程管理将更快进入全要素可溯、全过程可控、全周期可优的智能新阶段,这既是技术迭代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将对重塑行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潘海静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J]. 新城建科技 ,2024,33(02):31-33.
[2] 文萌 . 数字化管理手段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有效应用 [J]. 科技经济市场 ,2023(05):27-29.
[3] 唐宗强 . 数字化管理手段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J]. 数字通信世界 ,2023(01):108-110.
[4] 罗桢 . 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创新路径探讨 [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03):41-43.
[5] 赵楠 , 张强 . 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26(02): 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