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工会工作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和浅尝
夏亚
湖南工程技师学院(中国水电八局教培中心)
一、工会职能与技师学院职能共性分析
工会作为职工权益代表和组织,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扮演着政策推动者、资源整合者、权益保障者的多重角色,工会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保持着紧密联系。工会是政策倡导与制度保障的推动者,推动政府出台技能人才激励政策,如“工匠津贴”“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等,参与制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等文件,将职工培训纳入集体合同条款等。工会是企业职工培训的监督者,监督企业依法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确保用于技能培训,通过职代会推动企业建立技能晋升通道等。工会是技能人才成长生态的构建者,联合人社部门、行业协会搭建技能竞赛、职称评定等职业发展平台,推动“校企合作”中职工继续教育机制的落地等。
技师学院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它弥补学术型高等教育与应用型人才之间的培养断层,完善“中职 -技工院校 - 应用型本科”衔接体系。技师学院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如智能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等新兴领域,以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填补了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端人才的缺口。同时,技师学院也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社会化职业培训;承担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订单班,推动“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当前,技师学院通过“技能 + 学历”的培养路径,正在成为支撑中国制造 2025的重要教育载体。
以湖南工程技师学院为例,它作为中国水电八局主办的一所国有企业公办技师学院,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里,为国家水电事业、建筑行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了一批国家级、省市级“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等,为区域经济发展、地区技能人才培养、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工会工作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
工会作为职工技能提升的重要推动者,其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敏锐捕捉产业变革和技术升级带来的新需求。当前,全球正经历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传统技能加速迭代。然而,部分工会组织在技能人才培养中仍存在响应滞后、标准陈旧、资源分散“三大短板”,难以满足新时代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亟需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技术赋能,构建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新职业响应速度慢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碳中和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人社部已陆续发布“人工智能训练师”“碳排放管理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 56 个新职业。但工会主导的技能竞赛、培训项目仍集中于车工、焊工等传统工种,新职业赛项覆盖率不足 20%⨀ 。例如,2023 年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仅有“无人机操作员”一个新兴赛项,而“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紧缺职业尚未纳入。
(二)培训标准与产业需求脱节
现有技能培训标准多基于 5-10 年前的职业分类,无法匹配企业实际技术应用。例如,新能源汽车维修培训仍以传统燃油车电路知识为主,对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桩运维等新技能涉及较少。部分工会联合培训机构开发的课程内容滞后于企业技术迭代速度,导致职工“学完即过时”。
(三)数字化工具应用不足
线上培训平台功能单一,缺乏虚拟仿真(VR)、增强现实(AR)等沉浸式教学手段。调研显示,仅 15% 的地方工会使用 AI 技术分析职工学习行为,难以实现个性化推荐。此外,工会与企业、院校的协作仍以线下会议为主,数据共享和协同效率低下。
三、工会工作破局路径建议
工会与技师学院在职能上虽各有侧重,但均以技能人才培养、产业服务、劳动者素质提升为核心目标,存在显著的职能交叉与互补性,要深入探索和挖掘技师学院和工会组织的共同时代使命,在培养工匠、劳模和高水平技能人才方面写出新答卷,可针对“三个短板”积极破局,打造快速响应的“三链”机制:
(一)建立新职业动态监测链
1. 政企协同预警机制:联合人社部门、行业协会建立“新职业动态监测平台”,实时抓取企业招聘数据(如智联招聘、BOSS 直聘岗位需求关键词),识别技能需求变化趋势。
2. 专家智库研判:组建由院士、企业技术总监、技师学院专业带头人构成的专家委员会,每季度发布《新兴职业技能发展白皮书》,预测未来 3-5 年重点领域(如人形机器人运维、碳足迹核算)。
(二)构建标准开发快速通道
1.“竞赛 - 培训- 认证”一体化设计:针对新职业,工会可联合头部企业技师学院成立“标准开发突击队”。例如,在“人工智能训练师”领域,联合百度、商汤科技制定从数据标注到模型调优的分级技能标准,同步开发竞赛题库和认证体系。目前成功案例有深圳工会通过此模式,6 个月内即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全流程标准开发。
2. 活页式教材更新:
采用模块化教材形式,每季度更新技术模块(如将 ChatGPT 提示词工程纳入AI 培训教材),并通过工会APP 推送至职工端。
(三)数字赋能全流程升级
1. 虚拟实训基地建设:
工会牵头搭建“元宇宙技能培训平台”,职工可通过 VR 设备模拟光伏电站运维、工业机器人拆装等高风险实操。如北京市总工会已建成国内首个“数字孪生焊接实训室”,培训效率提升 40% 。
2.AI 学习助手应用:
开发工会版“技能 GPT”,为职工提供 24 小时答疑、学习路径规划服务。例如,输入“如何解决数控机床主轴过热”,系统自动推送故障树分析视频和维修手册。
四、工会组织与技师学院共建浅尝
以湖南工程技师学院为例,作为湖南省第一家企业办学的技师学院,近年来,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和特色,与省、市、区工会组织建立良好沟通,打造了“湖湘工匠培养和竞赛基地”品牌,承办了地区、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在地区内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为湖南制造强省提供了人才支持;承办了“一户以产业”技能培训、教育扶贫技能培训班等,将高技能人才培养从企业行为升级为系统性社会工程,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技能型社会”等战略目标;建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通过“传帮带”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孵化新技术、新工艺,完成多项国家专利申报。
结束语
当今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呈现出量质齐升、领域细分、快速迭代的鲜明特征,技能人才正在从“成本要素”转变为“战略资产”,培养模式亟需从“标准化”转向“敏捷化”,个人职业发展路径呈现" 技能堆叠 " 特征,工会作为服务职工的“娘家人”,应紧跟时代变化,真正掌握职工需求,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充分发挥用好技师学院这样的优质资源,为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新方案,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艾君. 发挥工会职能 让“双向奔赴”更美好 [J]. 工会博览, 2023(34).
[2] 新华社 . 习近平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 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EB/OL].2023-10-23 19:47.
[3] 王继平 , 李梦卿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逻辑与路径优化 [J]. 教育研究 , 2021(5): 112-120
[4] 付娴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优化方略 [J]. 职教通讯 ,2024(04)
[5]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J]. 无锡市总工会课题组 . 江南论坛 .2020(05)
[6] 赵志群 , 黄尧 .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J]. 中国电化教育 , 2023(2): 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