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的策略探究

作者

王永霞

漳州市长泰区第二实验小学 363900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亟需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实现课堂效率与学习质量的同步提升。为实现这一双重目标,教师队伍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教学设计、方法创新、个性辅导和家校协同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改革,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内驱力

提质增效是落实“双减”核心目标的关键。单纯减少作业量可能造成知识掌握不扎实,而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既能减轻负担,又能保障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当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精准把握各年级的核心知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与取舍。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创设生活化、趣味性强的真实情境问题,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分数概念时,可以设计披萨分配的生活场景;讲解周长与面积时,可以引入装修房屋的实际问题。这种情境化教学能够有效降低数学的抽象程度,让学生在具象体验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数学原理。例如,利用情境教学、游戏化学习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实现高效吸收。

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精心设计。教师可以开发数学闯关数字侦探等系列游戏,将知识点巧妙融入游戏环节。比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小小超市角色扮演游戏;在四则运算教学中,可以组织 24 点竞赛活动。项目式学习则更适合高年级学生,如开展校园绿化面积测算班级零花钱使用调查等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二、实施分层精准教学,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有限课时内,教师需精选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而非题海战术,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同时,差异化教学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一刀切”导致的效率低下。作业设计必须打破一刀切的传统模式,建立科学的分层体系。教师应当通过前期诊断性评价,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设计具有弹性的作业方案。基础层作业侧重核心概念的巩固,以 3-5 道精选题目为主;提高层作业增加变式练习,培养举一反三能力;拓展层作业则设置开放性、挑战性问题,如数学谜题、逻辑推理等。所有作业都应当严格控制总量,确保在 30 分钟内能够完成,彻底消除机械重复的无效练习。

实践类作业的设计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布置家庭物品分类统计一周天气变化记录超市价格比较等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针对特殊需求学生,应当建立个性化的辅导机制:对学困生组织课后学习伙伴小组,开展互助学习;为学优生开设数学思维训练营,提供跨学科整合的探究课题。教师还要建立动态跟踪档案,定期评估辅导效果,及时调整策略。

三、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协同是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学校应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从“量”的关注转向“质”的重视,共同营造科学的学习环境。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形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号等数字平台,定期推送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家庭数学活动建议等内容。每月可以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数学课堂,亲身感受教学改革的变化。同时建立家长导师制度,发掘家长中的专业人才,为班级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供资源支持。

对家长的指导要突出科学性。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双减政策的价值取向。要指导家长避免盲目布置额外练习,转而关注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提供家庭数学活动指南,推荐如烹饪中的分数运用、旅行中的路程计算、家庭理财中的百分比应用等生活化学习方式。特别要提醒家长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坚持性等学习品质。

四、推进信息技术融合,赋能智慧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生动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例如,通过动画演示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使知识更易掌握。其次,借助互动软件设计游戏化练习,如算术闯关、图形拼搭等,让学生在趣味中巩固知识。此外,教师可整合在线资源,如数学题库或微课视频,支持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工具跟踪学习进度,精准定位薄弱环节,实现针对性辅导。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能优化教学效果,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智能技术的应用要实现从辅助到融合的转变。教师可以借助智慧课堂系统,实时采集学生的课堂练习数据,通过学情分析平台生成个性化的错题本和学习路径建议。比如,某学生在角度测量知识点上持续出现错误,系统会自动推送相关的微课视频和针对性练习。利用虚拟实验工具,可以让学生直观观察几何图形的动态变换过程,如在三维空间中旋转长方体,多角度观察其特征。同时要建立线上答疑平台,支持学生随时提交问题,教师或 AI 助手及时给予指导,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

结论

双减政策为小学数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以更科学的方法实现更优质的效果。只有紧扣提质增效,才能真正减轻负担,赋能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这样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小学数学教育完全能够在减量的同时实现提质的根本目标。课堂变革让学习更有趣,分层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获得适切的发展,家校协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技术融合提供强大的支持保障。这种多管齐下的策略体系,必将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小婉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可行措施 [J].学周刊 .2023,1(1).

[2] 赵斌成. 双减背景下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J]. 智力.2022,(32).124-127.

[3] 俞飞.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如何提质增效[J]. 小学生(下旬刊).2022,(12).40-42

[4] 任卫兵 , 戴国军 , 喻聪慧 , 等 . 守常固本,推陈出新——"双减 " 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新实践研讨纪要 [J].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6).21-27.

[5] 梁静 . 精设教学环节打造高效课堂——谈 " 双减 " 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再建 [J]. 课程教育研究 .2021,(4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