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赵艳峰
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 云浮 527300
一、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与挑战
(一)中职人才培养定位
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承担着培养基层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目前,全国中职学校信息技术类在校生超 120 万人,但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仅 63.7%,原因有三:一是课程滞后产业,教学内容仍以计算机基础、Office 操作为主,未覆盖物联网安装调试、短视频运营等新岗位。二是竞赛参与度不足,备赛与常规教学割裂。三是证书含金量低,传统计算机等级考试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二)改革实践基础
以省某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为试点(在校生 5500 人,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占比 30% 以上),依托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改革:一是硬件支撑,建有平面设计、新媒体运营等实训基地。二是政策保障。入选省“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三是行业纽带。与本地电商头部企业、融媒体中心等共建12 个校外实训基地。
二、改革框架设计,创新构建四维融通机制
(一)中职特色岗课赛证融通
一是聚焦岗位需求,以岗定课,即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二是建立校赛→市赛→省赛进阶通道,以赛促课。三是将 1+X 证书考核点分解融入到日常实训,以证融课。
(二)动态调整机制
学校建立“三反馈一优化”循环系统,即:企业反馈(合作企业每月提交岗位技能需求变化表)、竞赛反馈(竞赛教练解析赛题技术要点并转化教学案例)、证书反馈(1+X 证书考评机构提供通过率薄弱点分析);季度优化:每学期末调整 30% 实训项目(如2025 年新增直播运营、无人接操作等模块)。
三、课程重构与实践路径
(一)分层模块化课程体系
1. 基础共享层(第1 学年)。聚焦职业通识能力:一是技术基础,在《信息技术》等科目融入 WPS 办公应用 1+X 初级标准。二是职业素养,开设《IT 职业规范》等课程,嵌入短视频运营职业道德案例。三是抓好典型实践项目,如为社区制作反诈宣传H5页面等。
2. 专项能力层(第 2 学年)。可按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等方向分模块开展。如数字媒体方向可按如下操作:一是岗课对接,参照抖音服务商剪辑师岗位清单,设置“15秒爆款短视频”制作任务。二是赛课融合,将市级技能大赛“融媒体制作”赛项转化为校园微电影项目。三是证课融通,按数字影像处理 1+X 证书要求制定调色评分量表(如肤色还原误差≤5%)。又如网络技术方向,可在校园网络中心真实环境开展“AP 故障排查”实训等企业实景训练,又可将省中职技能大赛“网络搭建”赛题改造为宿舍楼网络升级方案组织学生竞赛。
3. 综合应用层(第 3 学年),可采用项目工单制教学,企业发布真实工单(如本地超市“生鲜溯源系统”界面开发),由学生组队实施,如数字媒体组负责 UI 设计、网络技术组实现扫码查询功能。在交付换节,要求通过华为HarmonyOS 应用兼容性测试等。
(二)构建“双导师三阶实训链”
阶段一:技能筑基(第1-2 学期)
校内导师通过微课视频讲解 Pr 剪辑关键帧技术;企业技师演示电商主图设计规范(如突出卖点 3 秒原则),成果检验环节,如完成校园文化节海报设计,企业评分占比40%。
阶段二:赛证强化(第3-4 学期)
一是竞赛专项,针对市级“网页设计”赛项开展 8 周特训,重点突破响应式布局;二是赛证融通,在网络搭建实训中嵌入“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1+X 考点;三是创新机制,
校企共同设立“技能竞赛奖”,表彰技术能手。
阶段三:岗位实战(第5-6 学期)
一是企业跟岗,每周 3 天在融媒体中心参与短视频生产流程;二是双元考核,企业导师按《短视频运营岗位清单》评估完播率提升效果,学校教师考核剪辑技术规范性(如关键帧平滑度)。三是思政融合,提交《诚信技术报告》说明素材来源合法性。
四、实施成效分析
在 2023-2024、2024-2025 两个学年对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电子商务等专业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明显。
(一)关键能力有大幅提升。该学年度,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竞赛表现、岗位适应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往年,如 1+X 证书获取率 96.5%(历史最高 72.1%), 企业实习留用率 78.3%(历史最高 51.6%)。36 人被本地电商产业园提前签约,部分毕业生提前被珠三角知名企业录用。
(二)德育与技术融合有成效。职业素养明显提升,技术文档规范率从原来的 63%提升至 89%,100% 学生通过《信息内容安全》考核。学生在开发“反诈宣传小程序”时主动添加适老化功能,获市公安局表扬。
(三)企业满意度高。通过问卷对 18 家合作企业进行抽测,反馈技术匹配度高,91.4% 受访者认可学生掌握 Pr、Ps、剪映专业版、路由器配置等实用技能,问题解决能力也收到企业普遍好评。
五、创新特色与推广价值
一是创新德育与技能双螺旋模型。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开发《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案例集》等。二是优化竞赛机制,建立基础层、提高层、精英层“三级竞赛塔”,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三是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每个任务模块制订岗位任务卡、赛题解析图、1+X 考点速查表等提高学生掌握程度。
结论:通过建立“基础 - 专项 - 综合”三级能力培养阶梯进行课程重构、双导师制实现企业真实项目贯穿全程、将职业素养纳入技术能力评价体系等教学改革,有效破解了中职教育“学用脱节”难题。未来将深化“思政与技术融合”研究,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中职特色发展路径,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实践样本。
参考文献
[1] 商红桃 .“1+X”证书制度下“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J]. 教育科学论坛 ,2025,(15):36-39.
[2] 钞小林 , 谢晓锋 , 孙翕 . 岗课赛证巧融通,分层教学显成效——以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J]. 信息与电脑 ,2025,37(10):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