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浸润视角下低段识字教学“三阶渗透”策略探究
张婷婷
和田皮山县桑株镇第一中心小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5150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基因符号,其低段识字教学正处于文化启蒙关键时期。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机械识记而忽略了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该研究基于传统文化浸润的思想和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探讨了“三阶渗透”的教学策略,融环境熏陶,内容整合和实践拓展于一体,使识字教学以文化浸润为媒介,发展低段的文化感知力和语文素养。研究目的是为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入识字教学提供实践借鉴。
一、环境浸润——营造以文化为主题的识字空间
以物质环境为隐性载体的教育,可以以直观,具象的展现方式对学生学习体验和文化认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环境育人理论为依据,低段识字教学物质环境创设需要紧紧围绕传统文化元素来建设富有教育性,艺术性和互动性的识字空间,让汉字学习和文化浸润融为一体[1]。
以教室布置为例,教师可打造“汉字文化长廊”主题墙面:左侧以时间轴形式展示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书的汉字演变过程,搭配象形文字对应的实物图片(如“日”“月”“山”的甲骨文与自然景象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汉字“画中藏文字,文字中绘景物例如“日”、“月”、“山”等甲骨文,和自然景象形成反差),让学生直观感受汉字“画中藏字,字中绘景”的造字智慧;右边设“传统节日互动角”,与春节,端午,中秋相结合,贴上相应汉字剪纸艺术作品,下面设可拆卸识字卡片,例如在“春”字旁出示春联的写作过程,在“粽”字旁出示粽子的制作步骤图等,学生可以通过摘卡片的方式独立认读和组词。另外,在教室图书角还展示了《汉字里的故事》、《中国传统节日绘本》和其他图文结合的读本,书柜旁边还放置了刻着篆书的竹简模型、印有汉字团扇和其他文创物品构成立体式文化氛围。学生通过与这些物质载体的经常接触,既可以不自觉地累积汉字,更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的滋养加深对传统文化认同。
二、内容渗透——发掘汉字传统文化基因
(一)字源探究——溯源汉字文化
字源探究是建立在汉字构形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它通过对汉字起源,演变和造字逻辑的解析来揭示汉字中所包含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2]。教师在低段识字教学过程中借助字源探究策略实现抽象汉字符号向具象文化故事的转换,有助于学生对汉字形义关联的认知,提高识字兴趣和文化认同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字源追溯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把汉字学习和文化认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协同发展的目的 [3]。
以一年级下册中关于“日、月、水、火”等象形字的教学为实例,教师运用甲骨文、金文的图像以及动态演变的视频资料,向学生全面展示了汉字从图画到符号的发展历程。如讲解“日”字时,呈现甲骨文中圆形中间加一点的图案,解释古人以太阳的形状创造文字,中间的点代表太阳散发的光芒;“月”字的甲骨文形似弯弯的月牙,直观展现汉字“画成其事,随体诘慊”的象形特点。教师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古人观察日月变化来记录时光,朝夕相处,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后组织学生利用黏土和彩纸亲手制作甲骨文模型,并在练习中体会汉字形态美和文化底蕴,通过字源探究使学生在熟记字形字义的同时,也认识到汉字在中华文化载体中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愿望。
(二)经典诵读——从课文中感受汉字的美
经典诵读以“文以载道”这一传统教育理念为支撑,通过对经典诗文的反复诵读和品味,让学生从韵律和意境上体会汉字所蕴含的音韵美,结构美和文化美。处于语言敏感期的低段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熏陶的同时,帮助其积累词汇,发展语感。
在《古诗二首》课程中,教师选择《咏鹅》作为教学的起点,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体验汉字的韵律魅力,教师示范朗读突出“曲项向天歌”“曲”、“项”、“向”的读音和韵律;学生在跟读中,以拍手和跺脚的形式来配合节奏,感受诗的平仄和押韵,接下来,教师利用插图和动画视频来解析“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的“浮”和“拨”等动词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想象白鹅悠然戏水的场景,感受汉字所描绘的意境的独特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拓展传统文化元素:“骆宾王在他七岁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它不仅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细致的观察,还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之处。”最后组织同学分组表演古诗吟唱,把词变成音乐和舞蹈。学生通过经典诵读不仅掌握汉字的发音和使用方法,还能在诗情画意的浸染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三、实践拓展——对传统文化中识字活动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
实践拓展环节是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对传统文化识字的活动方式进行创新,突破课堂的界限,带领学生从多元实践的角度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文化体验。低段的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学生感兴趣的是直观有趣的活动,所以学生在游戏,手工和研学实践场景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它能激发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识字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协同培养。
在“汉字游戏化闯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基于传统文化的阶梯式作业,比如,在“生肖汉字大探险”这款游戏里,教室被设计成了一个迷宫般的环境,每个关卡都有与生肖有关的汉字任务。在第一关中,学生需要学习甲骨文中的“牛虎交加,兔子出没”等字,并为这些字匹配相应的生肖图像;第2 关以“汉字拼图”的形式,把拆分后的构件组合为“龙马虎虎,牛羊成群”这样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讲生肖成语故事;最后一关设置了“生肖对联的创作方法”. 学生需要利用学过的汉字并结合春节习俗在规定时间内写好对仗整齐的简短句子。学生创作的“虎跃山壮水,兔载福瑞”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汉字结构的理解,还让学生体验到了传统节日文化与汉语之间的韵律之美。
结束语
“三阶渗透”教学策略注重文化浸润、建构环境、内容三位一体的低段识字教学模式,这一策略重在传承汉字文化基因和发展学生文化感知能力,使识字教学和文化浸润有机地统一起来。今后,我们需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探寻浸润传统文化的新途径,不断优化识字教学策略以增强教学实效,筑牢学生文化素养之基。
参考文献:
[1] 杨帆 . 小学一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D]. 重庆三峡学院 :2023.
[2] 刘 嘉 榕 . 小 学 一 年 级 语 文 识 字 教 学 策 略 探 究 [J]. 新 课 程 研究 ,2023(03):111-113.
[3] 姜茵 .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J]. 智力 ,2022(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