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在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邵子轩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四中学 830000
为达成深度阅读的目标,并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具体而言,教师应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精准把握其精神内涵;同时,对教材文本进行细致分析,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此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教学方法和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实现深度阅读,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一、引起兴趣
学习兴趣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钱旭升,2018)。要引起兴题,必定要重视师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资源,是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建构深度学习的重要材料与支撑 ( 伍远岳,2017)。教师在阅读教学前要通过问题链将师生的生活经验与主题情境相联系,从而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使得处于内隐状态的“学生的心智模式得以意活并外显”(唐恒钧等,2020)。设置问题链时,教师要在主题引领下,以寻找师生间共有的背景知识作为切入口,分步骤地引向未知,形成适当的信息沟,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兴趣。这需要教师灵活把握问题链的适切性、关联性和指向性。
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1 Happy holiday Section B 1b 的阅读文章Vincent’s diary 为例,阐述如何通过问题链激活学生假期生活,引入主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前对本话题产生兴趣,教师以自己和朋友的真实出游经历来引出话题 , 并奠定情感基调。假期期间教师和朋友去某个动物园参观,但中途突遇暴风雨。教师根据此次出游经历设置以下问题链,并通过呈现出游图片和自己的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1)Where did we go? (2)What animals did we see there? (3)What happened then? (4)How did we feel at last?
通过回答以上四个问题,学生感受到教师周末活动的体验 (interesting burunlucky), 并对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学生接下来阅读语篇做好了铺垫。
二、产生困惑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但在问题产生之前内心要存有困惑。阅读教学中,当学生产生了真正的困惑,就会被卷入到学习的自然状态中。钱旭升(2018) 认为,学习困惑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关键。在导入环节,教师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关联主题的问题链,将学生有步骤、分层次地引向语篇的核心议题,使其产生真正的困惑,激活思维,形成问题,并积极预测。
仍以阅读语篇 Vincent’s diary 为例,在引入话题后,教师可以围绕标题提出主干问题,让学生预测 :Given the tile,can you predict what the article will mainlybe about 以此将学生引向关乎语篇内容的问题域。为了让学生产生困惑,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子问题,构成问题链,由浅层信息引向深层信息,启迪学生思维,如:
(1)What can yon see from the picture? (2)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问题 (1)(2) 意在引起学生注意,使其关注语篇的标题和图片信息。预测本身就是根据有限的已知信息对未知信息生惑发问的过程。预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对以上问题链的思考,深度阅读的问题域得以呈现,学生产生了阅读文本的欲望。
三、获取信息,整合内容
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深入分析语篇,把握语篇类型,捋顺语篇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链,整合各个问题所指的知识意义,从而使得由问题引导出的信息能够结构化、系统化。记叙文阅读要突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信息。议论文阅读要突出获取论点和论据等信息。说明文阅读要重点获取定义、特征,优点、缺点等信息。有了这样的基本思路,获取语篇信息时就能直指要害,还能形成有关联的信息结构图。
四、激活批判性恩维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人的思维分为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最大区别( 安富海,2014)。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唤醒主体意识,收于质疑,有批判性思维,“依据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探究客观事实”( 梅德明、王蓄,2018), 特别要围绕有争议的话题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情感与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语篇中有争议价值的话题,基于客观事实有理有据地设置问题,推动学生围饶争议点开拓思路,展开探究。
五、迁移应用,解决新问题
迁移即对理解的反映,是指能够熟练地解决核心任务中的真实挑战,所学内容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2017)。安福海 (2014) 认为,深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链时应把握新旧情境的区别与联系,将逻辑平行推进,处理好真实性与复杂性的关系。主干问题应该在逻辑上与语篇保持一致。子问题应当丰富语境的细节,并暗示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
以九年级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Section B 2b 阅读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中国传统技艺,宏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在深入挖掘语篇内涵之后,教师设置了以下跨文化交流的问题情境:
Suppose you are a Chinese exchange student in America.You are having a culture lesson.The topic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art form in my country”. Can you share something with your classmates?
此环节中,教师创设了一个相似且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即在异国课堂如何谈论祖国文化中的传统艺术。这既是情境,也是“问题场”。可以考查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了将这一任务细化,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链的关联性、适切性,设置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结语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在促进深度阅读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在读前激活思维,导入课堂主题;在读中活动挖掘文本内涵,内化语言知识;在读后活动综合运用语言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进而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让学生实现“语言·文化·思维”互生共长 . 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语言技能,实现文化内涵理解,推动多元思维发展,从而真正地促使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落地。
参考文献:
[1] 安富海 .2014.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J] 课程·教材·教法, (11);57-62.
[2]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 著), 同寒冰. 宋雪莲、赖平( 译).2017,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 第二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梅德明、王蔷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 解读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