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运用“四段九步”微课导学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作者

吕刚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校 重庆 400051

   

我国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深入实施,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使用“四段九步”的微课导学模式改进以往课堂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思维训练碎片化等问题。微课导学融合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知识点,能帮助教师破解在教学中出现的难题,结合人教版的教材特点为学生设计“四段九步”的微课导学框架,使用结构化的教学流程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精准落地。

一、“四段九步”微课导学“四段”设计

第一段:课前导学

教师结合了人教版教材的单元目标,如在五年级《分数的加减法》单元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预学任务,让学生自由观察教材例题中的异分母分数转化过程。同时为学生制作了 5-8 分钟的微课视频,使用“情境导入 + 概念解析 + 例题示范”教学结构,让学生结合“分披萨”的生活情境直观的认知 1/2AA+1/4 转化为 2/4+1/4 的过程,强化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开始前教师在微信群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筛选出学生出现的“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如何快速找到公分母”等典型问题[1]。

第二段:课中探究

为了保障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为学生选择了“校园绿化带面积计算”任务串联学生的知识点。学生在该任务中需要使用分数加减法解决“月季花圃占1/3,玫瑰花圃占1/4,剩余区域如何分配”等问题。教师将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组成4 人学习小组,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片段回放、几何画板操作等功能,引导学生自主验证“分数单位统一”是否必要。教师在旁展开巡堂指导,重点突破“最小公倍数求法”这一难点。教师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对应的知识脉络,在学校小组中挑选知识点渗透较快的学生担当“小老师”角色,在教师帮助下对其他小学生讲解错题知识点。

第三段:课后巩固

教师在教学完毕后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作业的题目包含设计基础题(如3/8+5/8= )、变式题(如 1-2/7-3/7= )、拓展题(如设计分数加减法实际问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教师为小学生布置了“家庭水电费分摊计算”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第四段:评价反思

教师结合微信群家长上传的学习视频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微课视频平台分析学生的课程观看时长、预习任务完成度、课堂互动频次等数据。教师制定课堂观察量表,该表记录了学生提问质量、小组合作贡献度、解题策略创新性等方面的表现。至评价的最后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学生需要在日记中记录“今天我学会了用数轴比较分数大小”、“在计算 时,我错误地直接相加分子”等学习心得[2]。

二、“四段九步”微课导学“九步”实施流程

(一)课前阶段

1. 第一步教师精准备课:教师系统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单元知识结构,设定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在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中教师研读教材后编排教学逻辑,让小学生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认知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冲突,最终教学的目标指向“分数单位统一”这一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设定了教学重点培养指标,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在后续备课中教师将数学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设计“用分数表示校园绿化带各区域占比”等跨学科主题活动。

2. 第二步资源开发与预学单设计:教师设计的微课资源遵循了“短小精悍、聚焦痛点”的原则,如在《分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中教师制作了三段微课,第一段微课教师通过“分蛋糕”生活场景为学生演示了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让学生认知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第二段教师使用几何画板工具为学生呈现了分数单位的变化过程,如 1/2 与 1/3 转化为 3/6 与 2/6 的演变。第三段教师主要以错题诊断的形式分析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出现分子直接相加等典型的学习错误,如教师要求学生用生活实例解释“ 1/4+1/4=1/2 ”的含义。

3. 第三步学情预判与个性化准备:教师在班级优化大师等教学平台中调取了学生过往的学习数据,分析学生在分数初步认识、同分母加减法等知识点中的掌握情况。教师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为学生预设了课堂问题,如“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分数加减法为何要分数线对齐”,并为学生风准备相应的微课片段。

(二)课中阶段

1. 第四步情境化任务导入:教师在《分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为学生提出“学校计划将长方形空地的1/3 种植月季,1/4 种植玫瑰,剩余区域用于铺设步道。请设计种植方案并计算步道占比”这一任务。该任务将学生所学的分数加减法嵌入实际问题情境。

2. 第五步结构化探究引导: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独立探究环节,学生利用微课资源验证自身的猜想是否正确。如针对“ 1/3+1/4 ”的计算,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中关于分数单位转化的慢动作演示,结合方格纸演算后理解了“将 1/3转化为4/12,1/4 转化为3/12”的数学原理。3. 第六步难点突破与思维进阶: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通分后忘记约分的问题,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数学医院活动。教师将学生容易出错的“ 1/2+1/3=5/6 后未约分为最简分数”题目制成病例卡,学生分组担任“主治医师”诊断“病因”。

(三)课后阶段

1. 第七步分层作业与拓展实践: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作业设计要体现聚焦课本的核心知识点,如让学生计算“ 3/8+5/8 并说明分数单位是否变化”、“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 1/+1/=5/12⋅′ ”。

2. 第八步智能答疑与个性化辅导:教师在微信群为学生建立“错题本”,学生在微信群上传作业后教师在线批改,归类学生容易出现错题的类型。针对高频错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微课资源,如“公倍数快速寻找法”微视频、“分数基本性质再认识”的动画讲解。

3. 第九步反思性评价与教学调整:教师结合评价的结果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如教师在下一个单元《图形的运动》中为学生额外增加了“设计班级 LOGO”的创意任务。

结束语: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四段九步”微课导学模式,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转化为为可实践操作的教学环节,实现小学生素养培育的转变。该模式能够深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框架,为小学生后续学习构建更精准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参考文献:

[1] 余华玲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究 [J]. 中国新通信 , 2024, 26(13):167-169.

[2] 于拴才 .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分析 [J]. 新智慧 ,2024(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