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袁月影
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引言:
当今科技发展飞速,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高中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进行创新和变革是教育工作者们必须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可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课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
1.1 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要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和信息素养,生成式人工智能既是教学的工具,又是发展的工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自己的作品、解决问题等,将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具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知晓每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对哪些知识领悟得比较深,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给予个性化的学习意见和资源推荐,从而达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这一目标。
1.2 教学方法的创新
项目式学习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支持下更容易实施。教师可以设计出真实的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可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智能校园的规划项目,学生可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绘制校园布局图、设计智能管理系统的方案等。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信息科技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创新等能力。
探究式学习也是创新教学方法。教师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探究。如教师讲授人工智能原理时,提出问题:如何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善图像识别系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工具进行探究实验,了解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1.3 课程内容的优化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入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的教学,例如生成对抗网络、自然语言处理文本生成技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场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到原有的课程内容当中,在图像处理课上带领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完成图像生成工作,如图像修复等,提高学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的能力;在程序设计课上引导学生尝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代码,提高学生对编程知识的理解。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要点
2.1 课程设计与实施
课程设计时,要以培养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自然而然地融合到课程当中。课程设计需要细致,对每一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都要明确。以“数据处理与分析”章节为例,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做数据预测,可视化分析等内容放进去。教师在上课时,要重视引导学生,组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给予即时的反馈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阶段性评估。可以定期开展小测试、项目汇报等活动,检验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强化训练。
2.2 教学环境的搭建
学校要有必备的硬件设施,性能强大的电脑,智能交互的大屏幕等,来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运转。这些设备要符合基本的运算需求,又有不错的图形处理能力,同时还能处理多个任务,这样复杂的 AI 应用程序就能顺畅运行。还要打造良好的软件环境,装一些常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例如画图生成软件,文字生成软件等,软件的更新与维持工作也不能少。搭建在线学习平台也是可以的,在线学习平台上会有很多学习资源,教学视频,案例集,亦包含在线评估等相关内容。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交流。在线学习平台被利用起来时,教师可以发学习任务,布置作业,学生可以交作业,开展在线讨论,如此一来,教学效率和质量就得到了改进。依靠虚拟实验室的功能,学生可以在一个仿真的环境里探究 AI 算法是如何运转的,教师也能通过平台上的数据分析明确每个学生的进度以及他们的薄弱之处,从而做到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2.3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学创新和实践的重点。学校应当加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工作坊等类型的活动,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教学案例,掌握相关教学手段和技巧。同时,不能只是看教师在技术操作方面的培训,也要关注教师将 AI 工具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的能力培养。教师自身应持续学习与探索,积极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水平。教师也可以进行教学研究,试图去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适合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例如建立跨校教师协同社群,共同开发基于生成式AI 的教学资源包,分享教学设计案例,在相互碰撞的智慧火花中让教学创新不断深入。
三、结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机会和难题,在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以及改良课程内容这些方面展开新的探寻尝试,于课程设计与执行、塑造教学空间环境、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等实践操作中能够有效地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发展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实践活动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水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持续地进行探索并付诸实施应用,从而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吉芳 .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J].青海教育 ,2025,(03):41.
[2] 钟秋琴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J].教育信息技术 ,2025,(03):16-19.
[3] 郑小菲 .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究 [J]. 中学课程资源 ,2025,21(0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