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陈瑶

红花岗区第九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培育关键期,阅读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低下、思维能力欠缺等问题日益凸显。支架式教学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支架式教学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其核心是教师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建必要支架或提供适度的帮助,引导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过程中实现能力提升。将支架式教学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唤起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一、设置“微探究”支架,引导质疑问难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深度思考的能力,教师可通过设置“微探究”支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问难,激发探究欲望。教师可精选蕴含丰富思想的阅读材料,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发现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提出看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探讨问题的解决思路,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感悟阅读方法,总结探究策略,内化阅读技能,提升阅读素养[1]。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微探究”支架:面对巨大的大象,曹冲是如何想出称象办法的 ?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教师鼓励他们带着疑问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大象为什么难以称重?众人称象方法有何不足 ? 曹冲的称象方法有什么独到之处 ? 通过质疑问难,学生能够走进课文情境,感悟曹冲智慧的闪光点。在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疑惑和见解。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大象站在船上,船会下沉 ? 曹冲是如何想到用船称大象的 ? 曹冲的称象方法还有哪些优点 ? 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进一步明晰曹冲称象的科学原理,感悟独辟蹊径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领悟变换思路、化难为易的思考策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梳理曹冲称象时运用的观察思考、类比推理等方法,内化探究策略,提升思维品质。

二、搭建“思维导图”支架,拓展思维空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搭建“思维导图”支架,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把握内在联系,拓展思维空间。运用思维导图支架阅读,学生不仅能清晰把握知识点,更能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实现内容内化和迁移。搭建“思维导图”支架,教师要指导学生绘制表现课文要点、层次结构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提炼关键信息,理清知识脉络。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优化完善思维导图,添加阅读感悟,拓展相关联的知识经验,丰富思维内容,学生还可通过小组交流、集体展示,互相分享思维导图,开阔思维视野[2]。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该课的思维导图,指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事件经过”“我的心情”等方面提炼文章要点,理清文章脉络。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接下来,学生可以在原有思维导图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如补充有关喜鹊习性的了解,联系喜鹊筑巢、育雏的生活场景,想象小鸟学飞、觅食的有趣情形,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还可以通过同伴分享、集体展示的方式,了解他人见解,优化完善自己思维导图,在制作、优化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枝叶末节中透视文章的主题,在与同伴交流中汲取他人智慧,实现思维空间的不断拓展。

三、构建“同伴互助”支架,加强协作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生生互动,教师可构建“同伴互助”支架,创设小组协作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同伴互助中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师要合理设置异质性阅读小组,让不同层次学生通过角色分工,优势互补,在讨论与交流中互帮互学,共同提升。小组成员要学会倾听,善于表达,在平等交流与真诚分享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展示交流、小组间评价互鉴,加强协作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课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成员以“荒野中花草树木去了哪里”“花草为什么一下子全出来了”“花儿为什么要回天上的家”等为话题,开展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成员要认真倾听他人观点,清晰表述自己见解,在理性探讨中达成共识。如有学生提出“花儿上学放假了,才急着回家”,组员可从花儿穿着漂亮衣裳、向往天上的家等细节佐证;有学生认为““花儿去参加狂欢派对,向往自由快乐””,组员则可从“跳舞狂欢”“急急忙”等语句印证。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取长补短,相互启发。随后,小组推选代表分享成果,师生共同点评,进一步拓展文本内涵。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加深了对文本意蕴的领悟,提升了语言建构能力,实现了共同成长。

结语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着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支架,调动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探究、实践、协作中完成知识内化。“微探究”“思维导图”“同伴互助”等策略契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为深度学习搭建平台。教师运用策略时,要以生为本,构建开放、互助的阅读共同体,引领学生在质疑中增强探究兴趣,在梳理中提升思维品质,在协作中收获成长。只有不断优化支架设计,创新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在愉悦阅读中“悦”己“悦”人,绽放自主学习之花。

参考文献

[1] 阮丽骅 .“伴随式”评价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特区教育 ,2025,(18):22-24.

[2] 江虹 .“双减”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桥》为例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0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