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罗英杰
宁波永安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1 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特点
1.1 数据实时性
智慧工地借助各类传感器和监控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例如,通过在塔吊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塔吊的起重量、倾斜角度、回转角度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及时传输到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如起重量超过额定值,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全面性监控
智慧工地实现了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它不仅可以对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物料进行监控,还能对施工环境进行监测。在人员管理方面,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同时,对人员的作业行为进行监控,如是否佩戴安全帽、是否遵守操作规程等。在环境监测方面,能够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噪声、粉尘等指标,当这些指标超过规定标准时,及时采取降尘、降噪等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1.3 智能预警功能
智慧工地系统具备强大的智能预警功能。它可以根据预设的安全规则和阈值,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当数据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信息,预警方式包括短信、邮件、平台弹窗等。例如,当施工现场的脚手架倾斜角度超过安全范围时,系统会立即向相关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提醒他们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发出预警,为安全管理提供前瞻性的决策支持。
1.4 高效协同管理
智慧工地促进了建筑工程各参与方之间的高效协同管理。通过搭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可以在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施工单位可以及时上传施工进度、安全检查等信息,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可以随时进行查看和监督。同时,各方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在线审批、问题反馈等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时,施工单位可以在平台上提交整改申请,监理单位可以及时进行审批和指导,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理。
2 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1 人员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智慧工地可借助先进的人脸识别与定位技术,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精准管理。在人员入场时,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快速准确地核实人员身份,判断其是否具备进入工地的权限,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同时,为施工人员配备定位安全帽或智能手环等设备,实时追踪他们在工地内的位置。一旦发生危险情况,如坍塌、火灾等,救援人员能够依据定位信息迅速找到受困人员,展开救援行动。此外,还能对人员的活动区域进行智能监控,当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时,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人员尽快撤离,避免事故的发生。
2.2 设备安全监控的应用
对于工地内的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如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等,智慧工地可安装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传感器能够收集设备的各项参数,如振动频率、温度、压力等,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控平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够提前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隐患,如部件磨损、润滑不良等。一旦监测到异常数据,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通知设备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可以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操作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2.3 环境安全监测的应用
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复杂多变,智慧工地可通过安装气象站、扬尘监测仪、噪音监测仪等设备,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气象站能够实时获取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气象信息,当遇到恶劣天气,如大风、暴雨等,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施工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停止高空作业、加固临时设施等。扬尘监测仪和噪音监测仪则可以对施工现场的扬尘和噪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当扬尘或噪音超标时,系统会自动启动降尘设备或提醒施工单位采取降噪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同时也保障了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2.4 安全培训与教育的应用
智慧工地可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安全培训和教育。通过 VR 技术,施工人员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危险场景,如高处坠落、触电等,感受事故发生时的真实情况和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AR 技术则可以将虚拟的安全信息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在施工现场的关键部位和危险区域显示安全提示和操作指南,帮助施工人员正确操作和避免危险。此外,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施工人员提供丰富的安全培训课程,施工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学习,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效率。
2.5 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的协同应用
智慧工地建立全面的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协同机制。整合人员、设备、环境等多方面的监测数据,构建一个统一的安全预警体系。当某个监测环节出现异常数据时,系统不仅会针对该异常发出具体的预警信息,还会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评估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和潜在风险。例如,当气象站监测到即将有大风天气,同时设备监控系统显示某台塔式起重机的部分部件存在轻微松动的隐患,系统会综合判断这可能对起重机的稳定性造成更大威胁,从而发出更高级别的预警。预警信息会迅速传达给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包括具体的危险情况、可能影响的范围以及应采取的初步措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系统会立即启动。该系统与当地的应急救援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快速提供事故现场的详细信息,如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受困人员数量和大致情况、现场设备的状态等。同时,在工地内部,系统会自动调配应急资源,如消防设备、急救药品等,并引导救援人员快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高效的救援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其数据实时性、全面性监控、智能预警功能以及高效协同管理等特点,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人员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监控、环境安全监测、安全培训与教育以及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协同等方面的应用要点,更是全方位地提升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也将不断深化和拓展。未来,智慧工地有望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安全管理,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建筑行业各参与方也应积极拥抱智慧工地,不断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勇坚 . 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J]. 广西城镇建设,2025,(02):61-65.
[2] 关孟疆 . 探究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住宅设施,2025,(0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