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策略研究

作者

张欢欢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镇中心小学 718408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培育和创造力培养。首先,教育者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将美术视作一门“副科”,未能正确认识到美术学科对于学生审美塑造和三观培养的影响。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出现教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问题,导致学生未能从美术课堂中有所收获。其次,许多教师仍然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新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动手创造潜力。最后,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师在评价时过分注重美术知识的记忆和技巧性技能的运用,忽视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检验,难以证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也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长此以往,学生容易陷入学习误区,与美术育人目标背道而驰。

一、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小学美术课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基于此,教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能够为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供无限可能。首先,教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古人智慧,向学生展示经典美术作品,与学生一起赏析其中蕴含的古人的生存智慧,帮助学生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其次,教师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通过讲述历史上的名人事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名人事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包括“仁义礼智信”,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教师利用传统文化中形式多样的载体,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在学习岭南版一年级下册第 16 课《有趣的鞋——出花园之红木屐》这一课时,教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小学美术课堂内容。首先,教师在课前导入部分向学生讲授潮汕地区“出花园”的民俗活动内涵。通过纪录片的方式,辅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红木屐的形态,材质,初步认知红木屐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其次,在课堂知识讲解部分,教师引入传统文化故事,向学生讲述潮汕状元林大钦故事,解释现有潮汕成人礼上穿红木屐的历史起源,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于“出花园”民间习俗文化和精神内涵的理解。最后,教师查阅资料,向学生展示有关“出花园”习俗的美术作品,与学生一同赏析其色彩风格,构图模式等,领悟潮汕人民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潜移默化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二、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创新小学美术教学形式

受到家庭氛围、启蒙教育等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美术基础等多个维度存在参差。这意味着,“平均化”的美术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美术学习需要。同时,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拘泥于教师单方面讲授,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气氛低迷,美术课堂质量欠佳。基于此,教师应挖掘美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差异性,打造学生广泛参与的互动性课堂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文化作为重要载体能够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机遇,教师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坚持分层教育理念,力求为学生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

例如,在学习岭南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这一课时,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落实分层教育理念,打造高质量美术课堂。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民间美术,包括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感知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对于民间艺术的美术作品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认知,互动式的问答课堂,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再次,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加入课堂小测验的完成情况,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形成认知,将学生分为基础组和提升组。对于基础组的学生来说,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大量民间美术作品,深化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而对于提升组的学生而言,教师则侧重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培育,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展现一种民间艺术。

三、融入传统文化评价指标,搭建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

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为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新思路。首先,教师重视过程性评价,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形成认知。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时,不仅关注学生对于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的美术作品所反映出的自主思考,形成全面的评价。

例如,在学习岭南版五年级上册第 15 课《年画》这一课时,教师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参与情况,作为过程性评价的数据。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创作一幅年画,并讲述自己的创作灵感,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于年画美好寓意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创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在美术课堂的融入是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教师应从课堂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创新,评价体系构建等多个维度充分融入传统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娜 . 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传承[J]. 天津教育 ,2025,(23):156-158.

[2] 肖丽凤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J]. 华夏教师 ,2025,(21):123-125.DOI:10.16704/j.cnki.hxjs.2025.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