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曾庆成
滦州市小马庄镇小马庄小学 063704
引言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品德形成和价值观塑造十分关键,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其中包含丰富的道德伦理,人文智慧和家国情怀,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程的文化内涵,而且有助于学生在成长初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民族精神,从而发展成为根基扎实,灵魂充实,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的重要性
1.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不仅是历史长河所传承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民众创造崭新成就的精神动力,能够为民族持续发展和崛起创造出持久生命力。并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利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还能够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以此来为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秉承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要做到强化依法治国的理念,提升人民群众自身的法治意识,需要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在传统文化引导下的教育中,学生能了解基本的道德、法律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这也成为塑造国家未来栋梁的重要手段。将传统文化与道德法治观念互相结合,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顺利学习法治知识,确保学生法治素养的不断提升,以此来为我国法治建设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
1.3 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以相关教学材料或者教科书为主要参考,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刻板,可能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甚至产生排斥感,进而影响他们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如果能将我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生动案例,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案例,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形式传授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因此,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塑造他们健全的品格,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2.1 品味成语精髓,传承中华智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巧妙融入成语教学,可以由浅入深,使学生于无形中领悟传统美德的深层意义,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此举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以《诚实无欺》一课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探索与“诚实”相关的成语,如“守信用”“承诺重于泰山”“光明磊落”等。通过讲述生动的成语故事,教师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故事中,学生能体会到成语所传达的深层智慧,对诚实这一品质有更深的认识。为使学生更好地吸收这些道德智慧,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讨论并罗列出更多关于诚实的成语,并尝试解读其含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同伴交流中激发思维,对诚实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了让学习更贴近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成语与日常生活结合,分享自己诚实守信的经历,或对社会中诚信问题的现象进行评论。通过这些讨论和反思,学生能够将所学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生活中实践诚实,成为守信用的好公民。
2.2 创设文化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文化体验深入和文化认同感增强的重要策略。教师需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如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细致打造蕴含传统文化特色的学习空间。以“共庆中秋佳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观赏中秋明月”的场景,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满月的美景,并辅以古筝音乐的和谐旋律,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平和而富有诗意的中秋之夜。学生分小组围坐,模仿古代家庭团聚的情景,自由交流各自家乡的中秋传统和故事,深刻体验中秋节的丰富文化内涵。为了增强场景的真实性和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提供月饼让学生品尝,让他们在味觉上感受中秋传统美食的独特风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还能在互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3 社会实践拓展
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一方面,通过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如本地民俗馆,学生能欣赏到琳琅满目的传统服饰,从华美的汉服到多样的民族服饰,每件都体现了前人的审美与智慧。馆中展出的精美手工艺品,如细腻的刺绣和典雅的木雕,同样吸引学生驻足细赏。学生们在参观中需认真观赏,聆听讲解员的阐述,以深入理解其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参观过后,引导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进行调查,鼓励他们走访街巷,与手艺人交流,探讨传统技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撰写报告,以此提升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认识。
另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投身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安排教学社区老人剪纸和书法等传统技艺。在剪纸课程中,学生细致展示技巧,指导老人和儿童运用吉祥图案表达心意;在书法课程中,学生亲自传授书写方法,共同书写古诗词。这种教学互动不仅有效传承了传统文化,也展现了其价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多方面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结语
在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这对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和文化底蕴具有显著作用。我们应持续推进这一教育实践,勇于创新,为塑造具有德法双全特质的新时代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梁伟燕 .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4(33):34-36.
[2] 肖剑伟 .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J]. 课堂内外 ,2024(39):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