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施工进度动态纠偏模型构建

作者

费峰峰 费瑞娟

身份证号码:31022719880802441X;身份证号码:310227198002154469

引言

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参与方、复杂的工艺流程和大量的资源投入。施工进度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设计变更、天气条件、资源供应不足等,常常导致施工进度偏离计划。传统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监测和经验判断,难以及时、准确地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数字孪生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手段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映射,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之间实时数据交互和双向映射的技术。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实时监测和精准模拟,为施工进度的动态纠偏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施工进度动态纠偏模型,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进度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预测偏差对后续施工的影响,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纠偏措施,确保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

一、数字孪生在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基础

1. 数字孪生技术原理

数字孪生技术基于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的仿真模型,集成了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在建筑施工领域,数字孪生模型通过实时采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施工进度数据、设备运行数据、人员出勤数据等,将其映射到虚拟模型中,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动态仿真。虚拟模型不仅可以反映施工过程的当前状态,还可以预测施工过程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施工进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 建筑施工进度管理需求分析

建筑施工进度管理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划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掌握各施工工序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持续时间,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还需要考虑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满足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这些需求,通过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可以实现对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测、偏差分析和动态优化,提高施工进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施工进度动态纠偏模型构建

1. 模型总体架构设计

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施工进度动态纠偏模型以多源异构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五层协同架构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模型构建层和决策支持层。其中,数据采集层依托物联网技术,集成各类高精度传感器、移动终端设备及无人机巡检系统,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机械、材料、环境等关键要素的实时感知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层采用5G 通信网络与边缘计算技术,确保海量数据在各层级间的高效、稳定传输;数据处理层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融合与特征提取,形成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集,为后续建模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模型构建层基于 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结合施工进度计划与现场反馈数据,构建具有物理属性和行为逻辑的三维可视化数字孪生体,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仿真模拟;决策支持层则融合人工智能算法与管理信息系统,对数字孪生体输出的状态信息进行智能分析,识别进度偏差并生成优化调整方案,辅助管理者实施精准干预,提升整体进度控制水平。

2. 模型关键模块开发

为实现施工进度的动态纠偏功能,模型设计了四个核心功能模块:进度监测模块、偏差分析模块、预测模块和纠偏决策模块。进度监测模块集成 RFID、GPS 定位、视频监控等多种传感手段,通过数据接口对接施工进度管理系统,实时获取任务完成情况,并与基准进度计划进行比对,自动识别进度滞后或提前的工序节点;偏差分析模块基于因果图、鱼骨图等方法,结合施工日志、资源调度记录和环境监测数据,深度挖掘导致进度偏差的根本原因,如物料供应延迟、劳动力不足、天气影响或施工冲突等;预测模块引入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如 LSTM 神经网络),基于历史施工数据与当前状态参数,对进度偏差可能带来的连锁效应进行定量预测,评估其对关键路径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纠偏决策模块则依据偏差成因和预测结果,结合资源约束条件与施工组织逻辑,自动生成多种纠偏策略方案,包括优化工序顺序、动态调整资源配置、延长作业时间或引入备用施工方案等,并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推荐最优执行策略,确保进度纠偏科学、合理且可操作,从而有效提升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与响应效率。

三、模型实施与验证

1. 模型实施步骤

模型的实施步骤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的部署、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模型的校准与验证以及模型的应用与持续优化。在施工现场部署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监测设备,涵盖 RFID 标签、GPS 定位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及环境传感网络,实现对施工进度、资源调配、人员动线及环境参数的实时数据采集;随后,基于 BIM 技术与三维建模工具,构建与实体工程高度一致的数字孪生模型,并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到的现场数据同步传输至模型中,驱动其动态更新与仿真运行;为确保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需对其进行多轮校准与验证,采用历史项目数据与当前施工阶段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修正模型参数,提升预测精度;最终,将经过验证的模型嵌入施工进度管理系统,依据模型输出的进度偏差分析结果与纠偏建议,科学制定应对策略,并结合反馈机制对模型进行迭代优化,增强其适应性与智能化水平。

2. 实际案例验证

选取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作为实际验证案例,对该数字孪生驱动的施工进度动态纠偏模型进行全面测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集成化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并将采集数据上传至数字孪生平台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当系统识别出关键路径上某一结构层混凝土浇筑进度滞后时,模型迅速启动偏差分析机制,结合施工日志、物料进场记录及气象监测数据,精准定位延误主因为供应商交货延迟与雨天影响;预测模块据此推演后续工序连锁反应,评估总工期可能延长风险;纠偏决策模块随即生成多套应对方案,推荐优先调整劳动力配置并启用备用供应商。经现场执行后,施工进度得以有效恢复,最终实现项目按期交付。实践表明,该模型具备高效识别、准确分析与快速响应的能力,显著提升了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智能化与精细化水平。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施工进度动态纠偏模型,该模型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对建筑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测、动态仿真和精准纠偏。通过对数字孪生技术原理的深入研究和建筑施工进度管理需求的分析,确定了模型的总体架构和关键模块。模型的实施步骤和实际案例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数字孪生模型的功能,如与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的全面、协同管理。可以加强对数字孪生模型的优化和改进,提高模型的适应性和鲁棒性,以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 吕娜 , 张然 . 智能制造背景下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动态调度探究 [J]. 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 ,2025,(01):171-174.

[2] 邱金丽 .BIM 与数字孪生协同的智能建筑施工阶段进度控制技术研究 [J/OL].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6)[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