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儿童思维发展理念下幼儿园科学小游戏的创新指导与评价研究

作者

韩幸霓

常州经开区芙蓉湖畔幼儿园 213000

引 言:

在幼儿园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教育承担着启蒙儿童科学思维的任务。科学小游戏是幼儿科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儿童进行引导和评价的方式,对教育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但目前在实践中存在着指导模式简单,评价体系不够健全。从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出发,对科学小游戏创新引导和评价方法进行探究,已成为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的重点途径。

一、儿童思维发展理念下幼儿园科学小游戏理念概述

儿童思维发展理念,是幼儿园开展科学小游戏的扎实理论根基和实践指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前运算阶段的思维主要是直观形象的,是靠具体的事物与行动来思维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主张,教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沿,通过恰当的指导来帮助幼儿突破他们现有的思维障碍。幼儿园的科学小游戏是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的,目的是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变为幼儿能够感知和操作的游戏方式。这种游戏从儿童的兴趣及生活经验出发,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

二、儿童思维发展理念下幼儿园科学小游戏的创新指导

(一)情境沉浸化激发探索兴趣

情境沉浸化策略以建构深度融入科学知识的沉浸式情境为手段,引导儿童进入一个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探索空间,符合儿童具象化思维的特征,启动儿童积极探究的内驱力。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儿童在真实可信的情景下,能更加有效地联系新知和原有经验,从而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在“神秘的微生物实验室”这款游戏里,教师利用 AR 技术和实体道具来构建微观世界的场景。活动室被安排在一个科幻感十足的实验室里,墙壁上投射了细菌和病毒的动态模型,桌面上放置了显微镜模型和培养皿以及其他道具。幼儿化身为“微生物研究员”, 戴着特制护目镜对“微生物”卡片进行观测,利用 AR 技术将卡片中静态图案在瞬间变成 3D 动态微生物并可以进行旋转和放大来观测它们的构造。游戏中设置任务关卡,如“寻找神秘的微生物,让花凋谢”, 幼儿需通过对比观察不同微生物形态,结合教师提供的线索,运用排除法推理出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儿童既直观地了解微生物,又在情境任务的推动下锻炼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也激发探索微观科学世界。

(二)材料多维化拓展思维空间

材料多维化重在打破传统材料的限制,通过对生活资源,自然素材和科技元素的融合,建构具有丰富层次和多元功能的材料,从而为儿童提供多样化思维操作对象。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种类材料可以满足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并促进儿童整体思维扩展。“未来的城市搭建师”游戏是材料多维化运用的一个典型。老师们搜集吸管,冰棒棍,磁铁 ,3D 打印笔耗材和废旧电路板,介绍模块化的智能组件——小 LED 灯和微型马达。幼儿构建城市模型的时候可以自由地选择材料组合。如使用吸管、冰棒棍建造高楼框架、使用磁铁灵活拼接建筑部件;采用3D 打印笔,打造别具一格的城市雕塑;在建筑物中植入LED灯和微型马达来模拟城市夜景和动态设施。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需要从材料特性,力学原理,美学设计及功能实现等方面进行全面思考,并不断尝试对不同材料进行搭配和创新运用。如果有的孩子发现用废旧电路板的线和 LED 灯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出科技感十足的城市灯光装置。

(三)活动层次化促进思维进阶

活动层次化符合幼儿思维发展渐进规律,把科学小游戏设计成螺旋式上升梯度活动,让孩子在循序渐进的挑战中达到思维能力进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主张,合适的学习任务应当稍微超过幼儿当前的能力水平,并通过支架式的引导来帮助他们克服发展上的障碍。以“桥梁工程师”系列赛为例,事件分三级。初级阶段是“简单的桥架体验”. 儿童利用纸张,积木等简易材料,试着搭建能够搭载小型玩具车的桥,通过操作初步感受材料的承重特性并获得直观体验;中级进入“材料优化的挑战”。老师们提供了纸张,吸管,黏土和胶带等各种素材,让孩子们既能增加桥的承重能力,又能保持桥的美观。幼儿需要经过多次试验来比较各种材料组合对他们的影响,并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循序渐进地掌握材料特性和结构设计原理;高级阶段开展“复杂环境下的桥梁设计”, 设定“架起一座桥,把两条小山连起来,这是一条仿真的河”任务,幼儿需综合考虑地形、水流、承重和其他要素,利用CAD 简易绘图软件进行图纸设计,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模型进行制作,同时对承重进行测试和优化。

三、儿童思维发展理念下幼儿园科学小游戏的创新评价方法

(一)多元化过程评价捕捉思维轨迹

多元化的过程评价摈弃了单一结果导向,运用多种方式动态地记录了儿童科学小游戏的思维过程和活动历程。根据杜威的“做中学”, 儿童的思维发展包含在实践探索的各个环节中,所以有必要从多维度,多视角评价中捕捉他们的思维轨迹。

例如,在“光影魔术秀等”这一科学小游戏上,老师采用了观察记录表,视频录像和幼儿作品收集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测评。观察记录表详尽地记录了幼儿在尝试使用各种不同材料来创造光影效果时所遵循的操作流程、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在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解决策略;视频内容完整地记录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互动,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他们的思维交互和合作模式;幼儿所绘光影变化示意图直观地展现了他们对光的传播,反射等科学原理认识的水平。

(二)发展性成长评价追踪思维成长

发展性成长评价是针对儿童思维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它通过建立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评价档案来跟踪儿童科学小游戏思维能力动态发展的过程。以加德纳多元智能发展理论为基础,每一个儿童的思维成长路径都是独特的,发展性成长评价的目的是发现个体优势并帮助实现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小气象员”这一系列的科学小游戏中,教师为每一个幼儿创建了他们独特的思维发展记录。档案不仅有孩子们在天气观察,数据记录和气候预测各个阶段的游戏成绩,也有他们绘制的气象变化图,口述气象现象讲解音频和参加气象实验图片。通过纵向对比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幼儿由一开始对天气现象的单纯描述到利用初步归纳推理能力对天气变化进行预报,直至试图讲解气象形成原理这一思维进阶过程。

四、结束语

该研究所建构的幼儿园科学小游戏创新引导和评价体系,给科学教育实践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创新策略调动儿童的探索积极性,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跟踪思维发展的轨迹,有助于儿童科学思维素养的养成。今后,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基于此深入实际,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不断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革新,从而为幼儿科学思维的培养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韩从羽 . 科学游戏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J]. 家庭生活指南,2024,40(09):177-179.

[2] 邹丽琼. 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探究[J]. 教育界,2024,(2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