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焦艳菊
邯郸市鸡泽县第二中学 057350
引言
随着核心素养体系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班级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场所,管理模式的变革不仅反映教育理念的转型,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虽保证了效率与秩序,但限制了学生参与空间,不利于其责任意识、组织能力与社会适应力的形成。而学生自主管理,则是在集体事务中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形式,能够将教育从“灌输式”转向“引导式”,从“规范管理”转向“能力塑造”。本研究将围绕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路径、运行机制与反思优化,展开深入分析。
一、自主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与基础
学生自主管理不仅仅是事务的分工,更是主体责任的落实与能力的锤炼。在班级生活中,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安排任务、协调关系、解决冲突,逐步形成独立人格与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够提升班级凝聚力、减少教师干预频率,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承担中成长,为日后的组织参与与社会实践打下基础。尤其是在中高年级阶段,学生具备初步的自我意识与组织能力,通过具体事务管理,有助于其形成自我效能感。
实践中,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开展需建立在制度引导与信任授权之上。教师需为学生设定清晰的任务边界,并给予适当自主权,保证其有“事可管、责可负”。通过值日班长、学习小组长、纪检岗等常规岗位,给予学生轮岗机会,并结合班会、公示与反馈机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有实质影响。例如在某初三班中实行的“轮值小组负责制”,学生自组团队轮流承担一周内纪律、卫生与早读管理,成效明显,班级氛围稳定,学生参与感与责任意识显著增强。
二、自主管理实施策略的设计要点
要真正激发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需要设计合理的岗位结构和清晰的执行流程。首先,岗位设置应覆盖日常事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如纪律、学习、卫生、活动组织等,并根据学生性格、能力进行适配与轮换,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参与与锻炼的机会。其次,明确责任范围和评估标准,避免职责模糊造成执行力下降,增强管理的实效性和操作性。同时,强化管理成果的可视化呈现,例如通过班级公告栏展示优秀值日表现、组织反思交流等,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教师角色也应从“监督者”转向“引导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冲突时提供必要支持,而非过度干预。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会表达、协商与反思,促进其社会性成长。管理任务本身应具有连续性和真实性,避免形式主义,确保学生在管理中获得真实反馈与成长体验。结合日常评价机制,如行为积分、组内评议等方式,使管理结果与个人发展形成可感知的联系,从而实现从“制度驱动”到“内在认同”的行为转化。
三、现实问题与影响因素的识别分析
虽然学生自主管理理念逐渐普及,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明显障碍。部分学生责任感较弱,任务执行流于形式,易出现“虚设岗位”或“任务空转”;一些学生在面对具体事务时表现出畏难情绪、依赖心理,影响班级管理的整体效率。此外,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也会导致管理过程中责任不均、“强者多劳”的情况,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与公平感。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缺乏系统评估与引导,任务安排常凭经验或临时设定,缺乏连贯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学校整体制度缺乏协同支持,管理任务未纳入系统评价机制,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外缺少成长动力。同时,家庭教育中强调服从与依赖的传统观念也对学生自主意识形成产生制约,使部分学生习惯等待指令而非主动承担。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教学、制度与文化三方面进行改进。
四、优化路径与提升策略的可行建议
要提升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效性,首先应构建稳定、科学的制度机制。学校应将自主管理纳入育人体系,明确其育人功能与评价权重;教师则需做好岗位设计、任务分配与评估反馈的工作,使管理既有制度支撑,又有成长导向。其次,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心理支持,通过培训、模拟演练与同伴带动等方式,提升其组织协调、表达与反思能力,让学生“敢管、会管、愿管”。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应倡导平等、合作与共享的氛围,淡化等级感,强化共同责任。通过设立“优秀管理者”展示、组织学生经验分享等方式,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家校协同也至关重要,家长应鼓励孩子在家庭事务中尝试管理与安排,强化责任意识与主动精神。最终,在多方联动与长期引导下,学生将逐步实现由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建设规则的身份转化,真正成为班级生活的主人。
五、结论
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岗位设计、制度激励与文化支持,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责任感、组织力与合作意识,促进班级高效运行与学生全面成长。实践表明,真正有效的自主管理不在于形式的复杂,而在于过程的真实与目标的清晰。未来的班级管理应在多元参与中构建合作机制,在真实任务中提升治理能力,使学生在管理中成长,在担当中成才。
参考文献:
[1] 于元花 . 农村初中学校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07):184-186.
[2] 赵坤亮 , 杨静 .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班级自主管理措施 [J]. 天津教育 ,2024,(35):56-58.
[3] 朱青青 . 初中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4,(2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