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纲 以童为本《学前教育法》指引下的文峰塔探索实践
赵静文
汾阳市南门幼儿园
我国学前教育作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正式实施,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教育领域以及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我们要通过深入解读《学前教育法》给幼儿们提供一个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幼儿教育指明方向,让我们的教育实践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更坚定地遵循。作为一名副园长,在学习《学前教育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更是对“以儿童为本”的最好诠释。
《探秘文峰塔》课程是围绕着幼儿们真实生活经验作为立足点,从一次关于周末去哪儿的晨谈活动中,自然生发让孩子们分享当地文湖胜景的大戏台、巨型算盘等见闻。然后围绕着文峰塔究竟有什么的论点来激发孩子们探索的热情,让孩子们纷纷成为一个个记录人员,在游玩和调查的趣味活动中,感受文峰塔的魅力,它也体现出《学前教育法》的核心理念。正如第五十六条所强调的,“幼儿园应当以学前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课程设置从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出发,在日常对话中捕捉孩子好奇心和兴趣点,让教育自然生发、顺势而为。
在这一课程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学前教育法》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首先,我们要做“倾听者”——静下心来倾听儿童的声音。文峰塔的探秘之旅正是始于孩子们对家乡美景的好奇与向往。当我们在晨谈中捕捉到这种期待,就要毫不犹豫地将其转化为教育契机。教育不在于提前做准备,而在于把握好生活中每个恰当的时机,只有透过这些时机去谈教育,才能让幼儿教育在不经意间绽放别样的色彩。其次是做“引导者”——为孩子搭建适合的发展平台。“多高?”、“有什么?”、“怎样矫正?”这些问题背后是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探索欲望。在以前的教育中,我们会选择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直接对照正确答案去了解。但现在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去观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寻找自己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做“等待者”。在这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中观察教学的本质,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有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将问题结构化、标准化,这样虽然提升幼儿活动的效率,却忽视了孩子思考和探究的过程。经过反思,我们学会“静一静,等一等”,让幼儿在思考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有时候学会把脚步放慢,适当的等一等,孩子们会带给我们别样的惊喜。
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与家庭的联动,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正如《学前教育法》所倡导的,“尊重和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我们的家长开始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和发展需要,学会倾听和陪伴。对于幼儿教育来讲,除了在园内开展教育之外,家庭环境也是分外重要的。只有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动,才能够更好的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家长要学会的不仅仅是指导,更重要的是倾听和陪伴。在倾听陪伴过程中,聆听来自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学会顺应孩子的天性。
这一段课程实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遵循《学前教育法》,就是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在探索和实践中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引导者、陪伴者和守护者。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有些孩子发芽开花的晚,有些孩子发芽开花的早。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耐心陪伴,细心等待,相信每个幼儿都能开出最美的花朵。
《学前教学法》的实施使我国学前教育向着公平、优质、普惠方向迈出坚定一步。这项法律不只是一纸法规,更关乎了孩子们未来的社会变革。相信在每个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的梦想在幼儿园中开出最美的花朵。相信在这部法律的指引下,幼儿教育将越来越回归本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最适合他们的成长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