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的协同机制探究

作者

高玉昱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思政育人工作是高职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关乎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职业素养提升以及社会责任感养成。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逐渐受到关注,即将课程思政、实践思政与文化思政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格局。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三者之间往往存在协同不足、融合不深等问题,影响了思政育人的整体效果。因此,探究“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的协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课程思政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表面化”“形式化”倾向。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简单地将思政元素生硬地嵌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未能实现思政与专业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的教学素材与案例库。同时,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准确衡量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思政方面

实践教学环节在思政育人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实践思政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多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传统方式为主,缺乏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实践需求。此外,实践思政的组织管理不够规范,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与监督不足,导致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三)文化思政方面

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政育人中的渗透力度有待加强。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确的思政主题与教育导向,文化活动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两张皮”现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不足,难以形成具有特色与影响力的文化育人氛围。同时,网络文化阵地的占领不够主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未能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思政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三、“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协同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一)理论基础

教育生态学理论:将思政育人体系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课程思政、实践思政与文化思政是系统内的三个子系统,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协同机制的构建旨在优化系统内部结构,促进各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发展,从而提升思政育人的整体效能。

协同理论:强调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在“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中,课程、实践与文化等要素通过相互协作、优势互补,能够产生超越单个要素功能的叠加效应。协同理论为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关系,实现思政育人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构建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以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目标,确保课程思政、实践思政与文化思政在育人目标上高度一致,形成合力。所有思政育人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避免各自为政,偏离育人主旨。

整体性原则:将“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注重各要素之间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在规划、实施与评价过程中,要统筹考虑课程、实践与文化各个方面,实现整体推进,避免顾此失彼或重复建设。

创新性原则: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创新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内容形式与协同模式。鼓励在课程设计、实践活动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突破,以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

可行性原则:构建的协同机制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实际条件与资源状况,具有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在制定策略与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确保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四、“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协同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目标协同:确立一体化育人目标

深入调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企业走访等方式,了解行业企业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成长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教育方针与政策法规,精准定位思政育人目标。

整合目标体系:将课程思政、实践思政与文化思政的育人目标进行整合,形成涵盖思想道德、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等多个维度的一体化目标体系。例如,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会服务意识,使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提升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二)内容协同:整合优化思政教育资源

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与融入:各专业课程团队深入梳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融入科技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在文科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教育等。同时,编写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教学方法,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实践思政内容拓展与深化:丰富实践思政的内容形式,除了传统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外,增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如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中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在竞争中遵守规则、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组织企业实习中的职业素养培养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锤炼职业精神。此外,开发实践思政课程,如“社会实践与调研”“创新创业实践”等,将实践思政纳入课程体系,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文化思政内容提炼与传播:深入挖掘高职院校的历史文化、行业文化与地域文化中的思政资源,提炼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景观建设、校史校情教育等多种途径,将文化思政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例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职业技能节等活动,融入思政元素,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与专业技能;建设校史馆、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讲述学校发展历程中的故事与人物,传承学校优良传统与文化基因。

(三)资源协同:整合共享各类思政育人资源

教学资源整合: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等,供教师教学使用。同时,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合作,为实践思政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此外,将校园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校史校情资料、文化活动影像等,上传至校园网络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与了解。

人力资源共享:促进校内不同部门之间的人力资源共享,例如,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思政活动的组织与指导,鼓励辅导员参与文化思政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等。加强校企之间的人力资源合作,引进企业技术骨干与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践导师,同时选派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动态与企业需求,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与育人水平。

社会资源利用:积极拓展校外思政育人资源,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例如,与当地博物馆、纪念馆合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活动;与社区合作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等,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拓宽学生的思想政治视野。

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

课题名称:关于课程改革、师资引领与数智赋能在思政育人中融合应用的探究

课题批准号 :2025-H-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