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成式AI 的初中物理抽象概念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
李根
驻马店市第四中学 463000
引言
初中物理课程涵盖众多抽象概念,像电磁感应、分子运动之类,鉴于学生认知程度尚浅,在理解和把握上颇具难度,过往教学方法难以把这些抽象概念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致使教学成效不佳,同时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为攻克这一教学困境带来全新机遇,怎样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优势,达成物理抽象概念的可视化教学,进而增强教学效果,已然成为教育界急需深入探究的关键议题。
一、教学现存问题
初中时期是学生认知从具体形象思维迈向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转折阶段,可物理学科里的抽象概念,常与学生思维发展程度形成较大落差,“电流”概念便是如此,其本质为电荷定向移动,这种微观物理现象无法直接用肉眼观测,传统教学中教师仅凭电路图与文字说明授课,学生很难在抽象符号和实际物理过程间搭建联系,就算借助水流作类比,学生还是容易混淆电流和水流的本质区别,难以真正领会电流强度、电压等相关概念,况且初中学生尚未构建起完善的科学思维体系,面对“惯性”“比热容”这类脱离生活常识的抽象概念,极易陷入单纯死记硬背的学习困境。
教学资源供给层面,当下物理教学可视化素材不足且滞后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教学资源库内的图片、视频多为静态展示,难以完整呈现物理概念的动态演变过程,讲解“分子热运动”时,静态图片无法体现分子持续无规则运动的特征,现有的视频资源也多侧重宏观现象演示,缺少对微观原理的深度解析,教学资源形式单一,难以契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偏好视觉学习的学生需要动态模型辅助理解,倾向逻辑思考的学生更依赖推导过程可视化呈现,可现有资源难以同时满足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特点,致使教学成效受限。
二、AI 教学策略构建
生成式人工智能依托卓越的多模态创作本领,为初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开拓出崭新道路,其图像生成技术可把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的视觉符号,创建动态认知模式,以“透镜成像”原理教学来说,人工智能能够依据不同物距参数,即时生成光线折射轨迹和成像效果的动态演示,借由逐步调整物体位置,清晰展现实像与虚像的形成过程,针对“能量守恒”这类贯穿物理学科的抽象规律,人工智能可以动画形式模拟能量在不同形态间的转化脉络,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变为可视化的能量流动图示,助力学生搭建起系统的认知架构。
借助大数据分析与学情研判实现个性化资源定制,是人工智能赋能物理教学的显著优势,教师只要输入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学习数据,人工智能便能自动生成适配不同学习层次的可视化教学方案,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人工智能可设计从生活现象到物理本质的阶梯式学习路径,像通过“滑梯下滑”“弹簧形变”等常见场景引入“功与能”概念,并搭配简化的动态模型降低理解门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提供复杂系统的能量转化模拟,如“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引导其深入钻研物理规律。
人工智能的数据反馈与动态调节功能重塑了物理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中,人工智能实时剖析学生在概念测试、互动问答中的表现,通过情绪识别、答题时长等多维度数据,精准锁定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一旦发现多数学生对“电磁场叠加”理解存在困难,人工智能便自动调用更直观的三维动态模型,从矢量合成视角重新诠释叠加原理,并生成针对性练习题巩固薄弱环节,课后,人工智能依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为每位学生推送专属复习资料,促使教师实现从经验导向到数据导向的教学决策转型,大幅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实践成效与价值
生成式 AI 深度融入初中物理教学,成功攻克抽象概念教学的长久瓶颈,学生学习体验迎来质变,以往艰涩难懂的物理概念经动态可视化处理,化作直观易解的认知内容,教授“浮力”概念时,AI 模拟物体浸入液体时的受力变化过程,学生得以清晰洞察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间的关联,凭借直观感知快速且深入理解概念,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亦显著提升,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化身知识探索者,在与 AI 生成的虚拟实验场景互动中,主动调整参数验证猜想,形成良好的学习循环。
AI 技术的介入,彻底重塑教师教学生态,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花费大量精力收集、剪辑可视化素材,如今借助 AI 工具,短时间内即可获取优质教学资源,极大减轻备课压力,教师得以将更多心力倾注于教学设计与学情分析,依据 AI 生成的教学反馈优化课堂互动策略,依提示灵活调整实验演示节奏,针对学生疑惑即时调取补充案例,实现教学过程动态优化。
置于教育发展宏观视野,AI 驱动的可视化教学模式引领物理教育步入智能化新征程,它突破传统教学时空局限,借虚拟实验、远程协作等功能,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该模式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物理教学从单纯“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转变,为培育具备创新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伴随技术不断演进,AI 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必将催生出更多样化的教学形态,持续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结语
生成式人工智能于初中物理抽象概念可视化教学实践里,彰显出无可估量的潜力与价值,切实扭转教学局面、提升授课品质,展望将来,伴随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迭代精进,其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势必更为深入,后续可着重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的有机整合,营造更具沉浸感的学习氛围;同时拓宽其在物理实验仿真、课后课业辅导等多元教学环节的应用边界,逐步搭建完备的智慧物理教学体系,助力初中物理教学迈向全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 教育现代化,2023,10 (32):125-128.
[2] 李华,可视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课程教学研究,2022 (08):87-91.
[3] 赵强,生成式 AI 赋能教育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J]. 中国电化教育,2024 (03):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