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思政教学实践路径

作者

熊黎 陈婷婷

云阳县凤鸣镇凤鸣小学 重庆市云阳县 404502

前言: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也逐渐成为了教师关注与落实的重要目标。作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小学思政课的有效开展不论是在小学生政治认同、道德品质的培养,还是增强法治意识上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从核心素养层面入手来优化小学思政教学策略方法,既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能够将知识讲解和素养培育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此来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

一、小学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一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在平时的教学指导中,一些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把握不够,片面的将知识传授视为重要目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未给予足够重视。在课堂上习惯性的灌输教材知识,很少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一些实际的案例,导致思政教育一直都存在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价值共鸣的激发[1]。

二是,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以往的小学思政课大多都是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来开展的,学生普遍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对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较少,不利于学生课堂参与性的提升,也会一定程度上制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是,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较少,会给学生之后的学以致用增加阻碍,也难以对思政课传达的价值观念做出透彻理解和主动践行。

四是,评价体系有待优化,多数教师还是习惯围绕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道德行为、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导较少,难以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充分反映出来。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第一,要注重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树立。教师要对核心素养内涵做出准确把握,联系小学生各阶段认知发展特点与需求来将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以及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培养合理融入到整合教学过程当中。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也不能忽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积累更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2]。

第二,对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密切关注。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需求给予足够的尊重,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优化各项教学活动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时期的课堂讨论、实践探究当中,通过更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来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为核心素养发展构建良好条件。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一是,情境教学法。创设模拟法庭、社区志愿服务场景等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对其中涉及到的道德规范、政治理念、法律知识有充分体会。比如:以“遵守交通规则”为例,在实际讲解中可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模拟交警、行人等角色来实现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的显著增强。

二是,案例教学法。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具有时代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围绕“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一系列热点问题来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多引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为道德判断、法治实践能力的逐步提升带来助力。

三是,项目式学习。通过“我为社区文明出份力”这类主题式学习项目的精心设计来让学生在调查、策划,以及实践等诸多环节中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由此来强化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具体实施中,可将思政课上学习积累到的知识内容合理转化成实际行动,为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构建良好条件 [3]。

(三)合理调整课程内容

重视教材与生活资源的有机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做出认真钻研,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以及社会热点等丰富资源引入课堂。比如:以“我们的国家”为例,在讲解中就可将航天成就、国庆阅兵等素材引入其中,以此来丰富授课内容,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感染力,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充分激发出来。

注重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围绕学校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学生认知发展需求来进行校本思政课程开发。比如:可以将当地的红色文化、传统民俗作为主题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访谈活动,让学生对家乡文化做出全面了解,为文化自信、责任意识的培养构建良好条件。

(四)构建完善评价体系

首先,评价内容要体现多元化。构建涉及到知识理解、行为表现,以及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在平时的教学评价中,不仅要对学生理解掌握思政知识内容的情况做出考查,对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法治意识,以及社会责任表现给予密切关注,如,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等。

其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通过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的有机整合,以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来为学生提供客观、全面的评价指导。借助成长档案袋、课堂表现记录等不同方式来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做出全面记录,以此来将学生不同时期的成长轨迹直观反映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思政教学实践要想取得理想成果就不能忽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持续优化,以此来保证各阶段思政教学质量,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构建良好条件。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来对思政教学内容、方法做出合理调整,以此来为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成长,以及终身发展带来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邓宇龙 , 向文 . 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学数学“人工智能 +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践路径 [J]. 高师理科学刊 , 2025, 45 (03): 90-95+103 .

[2] 刘志伟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思政课故事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 2024, (23): 150-152.

[3] 徐广凯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策略初探— 一以小学高年级《读本》教学实践为例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 2024, (1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