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战略下扎鲁特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李晔
中共扎鲁特旗委员会党校
内蒙古东部地区包含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兴安盟等地区,作为大东北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扎鲁特旗应处于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战略,实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既有其得天独厚的政策条件,也有其先天资源优势 [1]。在 2022 年出台的《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明确指出支持内蒙古东部地区参与东北全面振兴,加强区域经济协同。扎鲁特旗作为蒙东地区的畜牧业大旗和能源重旗,具备融入东北产业振兴的独特优势。
一、扎鲁特旗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基础
扎鲁特旗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具有先天的区域交通优势和战略定位,同时与东北其他地区也存在着产业互补性和政策支持有利条件。
(一)区位交通优势与战略定位
扎鲁特旗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蒙东地区和东北工业基地对接的中转站,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距东北经济区沈阳市仅为 410km ,距离大连港为750km ,距离北京 880km ,且有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通霍铁路、锡乌铁路横穿扎鲁特旗,304 国道和 306 省道贯穿全境。同时扎鲁特旗在能源保障和绿色农产品供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沈阳、长春等城市辐射,完全可以通过深化向北开放,融入东北振兴。
(二)产业互补性特征显著
扎鲁特旗能源产业非常丰富,火电和风电光伏发电量近几年增长迅猛,扎鲁特—青州 ±8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同时内部电力完全可以成为东北地区铝加工、化工等产业的电力供给输送站。与吉林、辽宁等汽车制造、铁道交通装备用铝进行精准对接,成为上游原材料重要供给主体。扎鲁特旗绿色农畜产品完全可以满足东北消费市场需要,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完全可以端上东北消费者餐桌。
(三)政策叠加机遇富集
在东北振兴战略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扎鲁特旗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内蒙古“东进西联”开放战略也辐射扎鲁特旗,通辽市“十大产业集群”布局为扎鲁特旗现代能源发展和绿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多元政策合力下,扎鲁特旗在土地优先供应、税收减免方面将会获得政策支持,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扎鲁特旗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存问题
目前加鲁特旗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虽然具有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协同层次低、要素流通机制不畅、跨区域治理机制缺失的现实困境。
(一)产业协同层次偏低
当前扎鲁特旗与邻近地区合作主要集中在原材料输出、绿色农产品初级加工等领域,与东北三省产业融合还停留在资源供给层面,例如铝产业主要集中在原铝生产,而东北铝加工产业所需要的高端铝材仍然依赖于其他地区。旗内规模工业企业与东北企业关联度低,原材料销售占比过高,技术合作联合研发项目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扎鲁特旗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要素流动机制不畅
尽管扎鲁特旗在要素流通方面也在进行制度创新,但技术创新协同不足,全旗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低,与东北地区科研机构和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较少,关键技术对外依赖程度过高,特别是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畜牧业产业升级方面仍然依赖于外部技术支持。在人才引进方面,尽管推动“鸿雁回扎”工程,吸引外部人才返乡创新创业,但没有与东北三省建立人才共享机制 [2]。全旗柔性引进东北高端人才规模少,占比小。
(三)跨区域合作机制缺失
当前扎鲁特旗与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层次低,很多合作都以企业自发为主,政府间合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虽然与部分城市签订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但却在利益分配、考核体系方面不完善,产业对接清单不清晰,产业缺少互动,导致签约多,落地少,真正进入实质性阶段的项目更少之又少。由于缺少跨区域合作机制,使得扎鲁特旗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没有形成体系。
三、扎鲁特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创新路径
扎鲁特旗区经济合作应立足于东北振兴战略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加强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要素合理流动,打造区域产业链共同体,建立跨区域政府协调机制,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扎实的组织保障、资源保障和制度保障。
(一)产业协同机制:构建“链式耦合”合作体系
一方面,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共同体。加强能源产业共同体建设,推动加速推进新能源企业与东北地区哈电集团、一汽集团签订长期绿电直购协议,使扎鲁特旗成为东北地区绿色能源重要供给基地,加强彼此之间的产业联动,推动铝基新建材与东北地区中旺集团、南山铝业等企业合作,为汽车、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提供高质量原铝材料。另一方面,加强农畜产品产业合作。联合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东北肉牛产业研究院,围绕扎鲁特旗肉牛产业发展进行研发,开发牛肉罐头、生物制药等深加工产品,充分发挥扎鲁特旗肉牛产业优势。此外,还要围绕蒙药、中草药、山杏林、绿豆、葵花籽、铜矿、石墨等产业进行深度合作。
(二)要素流动机制:建立“双向赋能”共享平台
东北振兴背景下,应充分发挥省级联动作用,积极推进蒙东地区参与东北振兴建设,设立蒙东协同发展基金,支持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项目落地。推动特旗农村信用联社与东北三省商行建立异地授信机制,为企业跨区域融资提供支持。重点支持企业与东北机构进行联合攻关,通过技术赋能形式提升扎鲁特旗产业发展质量。此外,还要完善柔性流动机制,设立东北专家库,与东北高校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周末教授”“候鸟工程师”等制度,引导优秀人才参与扎鲁特旗产业发展。
(三)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多维联动”合作体系
一方面,建立跨区域政府协调机制,积极支持扎鲁特旗东北毗邻地区成立政府联席会议,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等进行合作,制定区域合作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和考核指标,探索标准互认制度,在工业产品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3]。另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协同机制。积极支持“跨省通办”政府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远程办理,建立跨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对企业信用信息和其他信息进行共享,营造统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总之,东北振兴战略背景下,扎鲁特旗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资产协同、要素流动、制度机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与东北三省建立深度合作体系,为扎鲁特旗县域区发展提供多元支持。未来,还需围绕扎鲁特旗碳市场交易、数据要素流通等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真正地实现从“区域边缘”到“协同节点”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晓静 , 张贵 , 胡晋月 . 东北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热点分析及未来展望 [J]. 辽宁经济 ,2024,(10):21-33.
[2] 范丽君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研究 [J].学理论 ,2024,(02):13-17.
[3] 乔榛 , 肖金成 , 陈耀 , 等 .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笔谈 [J]. 经济纵横 ,2024,(01):1-21.
作者简介:李晔 (1988—10) 男,汉族,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工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