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藏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李杨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674499
1 流行病学特征
1.1 病原学
迪庆藏猪传染性胃肠炎致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性疾病 [1]。该病毒对高温抗性较差,将其置于56℃的条件下 45min 左右即可灭活;置于 65℃的条件下 10min 左右即可灭活。
1.2 易感动物
迪庆藏猪传染性胃肠炎通常只侵染猪群,其他动物不会侵染致病,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生猪群体均易感该病,其中以 10 日龄以下的仔猪最易感病。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概率较高,发病后死亡率高。断奶仔猪、育肥猪及成年猪在感染该病后,通常会表现出较轻的症状或无症状,自愈率高。
1.3 传染源
迪庆藏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源为发病猪、隐性携带病毒猪,此类猪群在日常活动期间,排出的粪便、体液、乳汁等物质中均含有大量的病毒。此类含病毒的物质排出至外界环境中,促使空气、饲料、饮水、工具等有大量的病毒。
1.4 传播途径
该病污染养殖周边环境后,健康猪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该病。在正常迪庆藏猪饲养期间,当猪群内出现发病猪、带病毒猪会致使该病进一步传播。
1.5 流行性特征
迪庆藏猪传染性胃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以冬季气温寒冷的情况下发病较多。目前,结合迪庆藏猪发病特点可以发现,发病期集中在每年的 12 月至翌年 2 月,其中,发病高峰期为 1\~2 月期间,夏天发病率较低。
2 发病原因
造成迪庆藏猪发生传染性胃肠炎致病因较多,通常与该猪的养殖环境、饲养条件有关联。在迪庆藏猪饲养期间,当冬季出现猪舍内保温条件不当、无法定时定点定量投喂、及时更换草垫、地面潮湿、污染物较多等情况下,均会导致迪庆藏猪抗病性下降、猪舍内病毒增多,从而出现发病。除此之外,迪庆藏猪传染性胃肠炎多发 10 日龄以下的仔猪,此类仔猪处于哺乳期,当哺乳母猪体内携带该病毒或发病时,仔猪获取的母乳中会含有大量的病毒,从而导致自身发病[2]。
3 诊断要点
迪庆藏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突发性,病猪发病后会出现呕吐情况,且在呕吐物中有大量的黄白色黏性凝乳块。日龄较大的病猪呕吐物中含有未充分消化的饲料。病猪伴有腹泻症状,排出灰绿色、淡绿色水样粪便,味恶臭,部分严重病猪排泄物内混杂血块。当病猪持续性腹泻后,严重会排出期肠黏膜。哺乳期仔猪在发病后,不及时进行诊治时,会将其传染至其他猪群中,导致其他猪只发病,引发大量仔猪死亡。
日龄越大的迪庆藏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会随之下降,发病后临床症状表现相对小日龄迪庆藏猪较轻。部分仔猪发病后,自身抗病性差,会出现生长速度缓慢、增重停滞等现象,最终转变为僵猪,只能淘汰处理。妊娠期母猪抗性较差,当发生传染性胃肠炎事,会出现高热、呕吐、大便次数增多等现象;极个别严重妊娠期母猪发病后会伴有机体脱水、流产等情况。妊娠期母猪、哺乳期母猪在发病时,通常会在1 周之内自愈,死亡率极低。
迪庆藏猪传染性胃肠炎在诊断期间,需要结合病猪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并调查其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从而达到精准诊断的效果。以实验室诊断为例,取发病猪的粪便体液或病死猪的肠道组织作为样品,采用核酸检测,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当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且阴阳性对照成立时,(并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当检测结果显示有绿色的荧光物质,)X则可以确诊该病猪患传染性胃肠炎病 [3]。
4 防治措施
4.1 治疗方式
4.1.1 西药治疗
对于发病猪,可以使用乙酰甲喹注射液20mg/kg·bw,肌注治疗,每天早晚各注射给药 1 次,连续使用 2\~3d ;同时,使用 0.1% 高锰酸钾溶液4mL/kg,1 次性灌服发病猪,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出现脱水症状的病猪,在上述给药基础上,使用氯化钠注射液 3.5mL/ 次、小苏打 1.5g/ 次、葡萄糖注射液 20mL/ 次,混合温水100mL,搅拌均匀后灌服病猪,每天1 次,连续使用3\~5d。
4.1.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多用于症状较轻的成年猪、育肥猪群。
药方一:取板蓝根 15g、白头翁 12g、秦皮 10g、诃子 8g、乌梅8g、枳壳 6g、甘草 6g、半夏 5g、黄连 5g,加水 500mL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 30min,取过滤药液灌服病猪,分早晚给药,每天 1 剂,连续使用 2\~3d 即可。在上述药方中,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白头翁具有凉血止痢、抗炎消毒的功效;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敛止痢的功效;诃子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功效;乌梅具有涩肠止泻的功效,将上述药剂应用在迪庆藏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中具有较好功效。
药方二:取诃子 12g 、乌梅 12g 、秦皮 12g 、黄芩9g、丁香6g、车前子 5g,加水 500mL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 30min,取过滤药液混合玉米面,将其调为糊状灌服病猪即可,每天 1 剂,连续使用 2\~3d即可。在上述药剂中,秦皮、诃子、乌梅具有涩肠止泻的功效;黄芩具有抗菌消炎、清热消毒的功效;丁香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混合玉米面可以为病猪提供营养,促进病猪快速恢复,将上述药方用于迪庆藏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中具有较好功效。
4.2 预防措施
4.2.1 疫苗接种
在迪庆藏猪养殖期间,为猪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常见疫苗种类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5 型)三联活疫苗等。以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接种为例,接种部位为猪尾根与肛门中间凹陷的小窝部位(后海穴位)注射,注射深度依照猪龄大小进行控制,深度在 0.5~4cm 之间,其中,3 日龄仔猪注射深度为 0.5cm ,随猪龄的增加注射深度增加,成年猪注射深度 4cm。注射时,妊娠期母猪在分娩前 20\~30d 每头注射 4mL,产出的仔猪在断奶后 1 周注射接种,接种剂量为 1mL ;体重在 25kg 以下的仔猪单次接种剂量为 1mL,25\~50kg 体重的育成猪单次接种剂量为2mL,50kg 以上的育成猪单次接种剂量为 4mL 。
4.2.2 饲养管理
在开展迪庆藏猪饲养期间,为避免猪群引发传染性胃肠炎疾病,需注重对养殖环境卫生、养殖条件等多方面的调控,确保猪舍内环境卫生洁净、干燥,避免病毒在猪舍内滋生,造成该病的传播蔓延。每月至少对猪舍进行 1 次彻底的消毒清理,并注重猪群饲料、饮水的供应,为猪群提供优质、营养丰富的饲料及洁净的饮水。对于发病猪,及时进行隔离治疗,禁止与健康猪混合饲养,以免造成该病大面积爆发。
5 结语
迪庆藏猪饲养期间,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对生猪健康、生产性能影响较大,养殖户应当注重该病的监测与防控。通过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等,提升养殖户自身的疫病防控意识能力,做到能够提早发现该病,并科学应对,采取合理的防治手段,减少该病对迪庆藏猪健康的影响,建立起科学的防控体系,促进迪庆藏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伟锦 , 林峰 .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措施分析 [J]. 吉林畜牧兽医 ,2025,46(06):16-18.
[2] 杨秀清 .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J]. 畜牧业环境 ,2025,(09):64-65.
[3] 何远忠 .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J]. 畜牧业环境 ,2025,(0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