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的困境及突破路径
陈继熙
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文体旅游和教育发展中心 528000
前言:
如今,文化赋能多领域发展,人们正在积极构建多元、融合的文化生态,实现不同文化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在群众文化发展中引入多种多样的文化元素,基于双方相互促进深化文化发展成为进一步优化文化环境的可靠方法。所以,实现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协同发展十分可行。这一举措,对石湾陶文化传承创新有着积极影响,对群众文化的丰富提升也大有裨益,更能为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为此,深入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的困境,有效探索突破困境的策略意义重大。
一、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的主要困境
石湾陶文化在中华陶文化中拥有独树一帜的风格,蕴藏深刻的文化内涵,具备独特魅力。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石湾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逐渐下降,传承发展情况令人担忧。为帮助石湾陶文化“破圈”,吸引年青一代关注、传承这种文化,必须让“小众”文化走入“大众”视野。因此,推动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迫在眉睫。目前来看,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协同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实践工作面临以下困境。
(一)群众文化认知程度不高
作为一种传统手工陶瓷文化,石湾陶文化并未真正做到广为人知。因此,群众对石湾陶文化认知不足,参与兴趣不高,这种文化也难以与群众文化深度融合、协同发展。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石湾陶文化宣传力度不足,传播效果不佳。从当前情况来看,石湾陶文化的传播途径较为单一,虽然在新闻报道可见其身影,但大多集中在传统媒体领域,以一般性介绍、宣传为主,难以让观众产生兴趣。在新媒体领域,与这种文化相关的内容并不多见。在信息传播速率快、关注度高的社交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当中,石湾陶文化的存在感相对较低。石湾陶文化的现有宣传格局没能形成广泛的传播效应,所以这种文化了解不多,参与此类文化活动的兴趣和意愿不足[1]。
(二)文化产品活动创新不足
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还面临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形式缺乏新意的困境。石湾陶文化资源分布呈现分散状态,未能有效集中整合,缺乏与群众文化深度融合的条件。因此,石湾陶文化难以深度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实现以后者为载体的创新利用和广泛传播。而且,石湾陶文化在群众文化消费市场中表现不佳,难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文化主题活动形式囿于传统,缺乏吸引力,难以让群众获得良好的文化体验。
(三)文化发展人才资源短缺
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进程中,还存在资源整合与人才结构困境。当前,群文部门与陶瓷博物馆长期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极少开展联动合作项目,导致石湾陶文化资源与群众文化需求难以有效对接,无法基于双方优势互补促进两种文化协同发展。
文化部门人才储备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能者无编,编内缺能”现象普遍。这一视域下,不仅无法保证基层执行团队稳定性,更难以支撑石湾陶文化在群众文化场景中的有效转化和创新,甚至让实践工作陷入“失熟断新”的恶性循环。
二、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解决实际问题,突破现有困境,是优化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的核心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立足现实探索攻破已有难题的路径,从推动石湾陶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角度出发,选用可靠方法。
(一)丰富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
为了让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突破群众认知程度不高的困境,解决群众对文化传承了解少、兴趣低的问题,大力推动传播渠道丰富和传播方式创新尤为关键。实践中,打通线上线下传播渠道,构建融媒体视角下的立体化宣传矩阵,形成广泛传播效应最为关键。从加强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石湾陶文化必须主动走进大众视野,利用不同形式的宣传方式展示该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群众了解、学习、参与、传承这种文化的兴趣。
为此,石湾陶文化传承者应当主动开辟网络宣传空间,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扩大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比如,利用高流量平台宣传石湾陶文化,以抖音、B 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为载体传播石湾陶文化,借助软文、短视频、长视频以及直播等多种形式,介绍石湾陶的制作工艺,展示石湾陶的发展历程和精美作品,增加群众对这一文化的了解。
在线下传播方面,石湾陶文化应当注重“进校园”“入社区”“留场馆”,面向各类群体展开针对性宣传,将石湾陶文化元素融入常规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二者协同发展。比如,开展石湾陶文化主题的学校教育,吸引青少年关注、学习这一文化;利用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场地,举办石湾陶文化展览或制作体验活动,激发群众对石湾陶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责任感 [2]。
(二)开发文创产品,创新活动形式
借助文创产品和文化活动促进文化发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突破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的创新性不足困境时,需要注重精品文创设计和新颖活动开发。比如,设计石湾陶 IP 动漫人物,将 IP 元素和陶艺技术融入文具、饰品、手机壳、家居用品设计领域,丰富石湾陶文创产品类型,打造富有艺术魅力的跨界产品,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举办跨文化活动,设置石湾陶文化节打造文旅融合的独特活动,推动石湾陶文化与其他文化融合,基于音乐节、时装秀、民俗表演等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带来新颖体验。
(三)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基础
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当地政府、文化组织、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需要共同努力,积极构建石湾陶文化领域的人才储备格局,打造常态化、长效化人才培养机制,为全面提升人才储备质量和人才队伍实力提供支持。比如,给予补贴和就业帮助,鼓励本地学子报考陶文化相关专业高校;加强群众文化组织策划人才培养,给予为石湾文化建设做出杰出贡献者,物质、精神奖励以及身份岗位等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是迎合文化融合发展趋势,提升群众文化品质、促进石湾陶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可靠方法。实践工作中,必须以加强群众参与的文化传承为重点,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实现石湾陶文化的创新应用,以焕发文化生命力、增强文化影响力和提高文化传播力为目标推动二者协同发展。石湾陶文化与群众文化协同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持续推进的工作,这一过程中必须聚焦现实、立足时代背景、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推动文化协同的思路和方法创新,与时俱进地更新协同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褚斯迪 , 贾若 . 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非遗数字化转型路径——查干湖鱼皮画皮影剧场“三链协同”实践 [J]. 参花 ,2025,(15):141-143.
[2] 符湘林 , 陈玉婷 .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典型案例评选的深度思考[J]. 中国文化馆,2025,(01):1-7.
作者简介:姓名:陈继熙;性别:男;出生年月:1985.06 ;籍贯:广东云浮;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助理馆员(初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