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地规划管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郭文婷 张虹虹

1.370304198302181321 2.370402198807131525

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土地规划管理作为政府对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规划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能够引导产业布局的优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然而,当前我国土地规划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土地规划管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土地规划管理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 引导产业布局优化

土地规划管理通过对区域土地用途的科学划分和功能布局,能够有效引导产业在空间上的合理集聚,形成具有协同效应的产业集群。合理的产业布局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能显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例如,在各类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中,通过系统化的土地规划管理,将上下游关联企业集中布局,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增强了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土地规划管理还可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战略,明确各功能片区的发展定位,推动形成差异化、协同化的发展格局。在一些科技创新园区,政府通过制定灵活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和用地价格优惠,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从而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规划管理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调控工具。通过土地资源的供给结构和配置方式,政府可以引导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土地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配置比例。具体而言,政府可依据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趋势,合理安排各类产业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用地需求,同时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低效产能项目的土地供应,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例如,在一些特大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土地规划管理通过限制传统重工业用地扩张,释放出更多空间用于发展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和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土地规划还注重农业现代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合理划定农业保护区和产业园区,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传统产业为主导向创新驱动转变,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与可持续性。

二、土地规划管理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一)推动城市空间拓展

土地规划管理在城市空间拓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通过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城市功能分区、发展轴线与空间结构,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时序与布局,有效引导城市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有序扩展。特别是在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土地规划管理通过统一的土地收储、整理与出让机制,实现土地开发与基础设施同步推进,促进产业集聚、人口转移和功能疏解,增强城市发展的空间支撑能力。同时,在城市更新与旧区改造中,土地规划管理通过容积率调整、土地置换、存量用地再开发等手段,盘活低效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此外,土地规划还注重对城乡结合部的空间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防止无序蔓延,保障城市空间拓展的集约化与可持续性。

(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土地规划管理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统筹安排居住、产业、交通、公共服务和生态用地,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城市用地体系,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支撑。在居住用地配置上,结合人口规模与分布特征,优化住宅用地供应结构,保障多层次住房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方面,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城市吸引力;在交通用地安排上,强化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区的联动关系,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同时,土地规划管理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配置绿地系统和水系廊道,提升城市生态容量和环境质量。通过科学的土地用途管制与空间调控,不断增强城市的人口吸纳力、经济支撑力和运行韧性,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城市化进程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当前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土地规划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规划编制过程中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足,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缺乏对区域经济结构、人口变化及产业升级的深入研判,导致规划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出现土地资源错配和低效利用现象。其次,实施机制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善,致使规划执行效果不佳,违规用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现象屡有发生,削弱了规划的权威性与约束力。再次,土地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协同性较差,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缺乏统筹衔接,导致空间资源配置重复、功能区划冲突,影响区域发展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性。

(二)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多方面推进土地规划管理体系的优化。一是提升土地规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运用大数据、遥感监测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强化对人口流动、产业变迁和城市发展动态的预测分析,增强规划的适应性和引导性。二是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大对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规划落地见效。三是推动多规合一,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之间的协调联动,实现各类规划在目标、空间和时序上的有机融合,提升区域整体治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

结论

土地规划管理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引导产业布局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等。然而,当前我国土地规划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加以解决。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土地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完善实施机制,加强与其他规划的协调,以充分发挥土地规划管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利亚,陈英.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2023,12(10):181-187.

[2] 蔡令兵 . 区域经济中土地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2,(06):58-64.

[3] 汪浩 , 王卓 .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2,(30):5-7.

[4] 戴志芳 . 做优“上”的规划做精“城”的发展杭州市上城区做优土地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回暖复苏 [J]. 浙江国土资源 ,2023,(0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