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成熟度评价
闫维维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 650300
摘要:本文系统剖析BIM技术基础与应用成熟度内涵,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包含技术应用水平、管理协同效能、人才储备与培养等维度的BIM技术应用成熟度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量化评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成熟度水平。基于评价结果,从技术优化、管理模式革新、人才梯队建设等层面提出针对性提升策略,旨在为推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成熟度
引言
在建筑行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BIM 技术凭借其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与协同管理优势,成为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革新的关键力量。然而,当前 BIM 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应用碎片化、协同效率低、价值挖掘不充分等问题,亟需建立科学的应用成熟度评价体系以指导技术深度应用。现有研究虽对 BIM 技术应用有所探讨,但在系统性评价及提升策略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此,本研究聚焦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成熟度,通过理论剖析、体系构建与策略研究,旨在为量化评估技术应用水平、优化行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对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1 BIM技术与应用成熟度概述
1.1 BIM技术基础剖析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以三维数字模型为载体,整合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几何信息、功能属性及工程数据,构建起信息高度集成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该技术通过参数化设计实现模型与数据的动态关联,支持多专业协同设计、施工进度模拟、成本精细化管控及运维阶段的设备管理等功能,有效打破建筑工程各阶段、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壁垒。其核心价值在于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可视化表达、仿真分析和优化决策,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模式,极大提升了工程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成为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支撑。
1.2 应用成熟度内涵界定
应用成熟度是衡量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深度、广度与有效性的综合指标,不仅反映技术本身的应用水平,还涵盖组织管理、人才能力、协同机制等多方面要素。BIM技术应用成熟度高意味着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技术应用能够与管理流程深度融合,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模式;项目参与方能够充分利用BIM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决策;企业通过BIM应用积累知识与经验,持续优化管理流程与技术应用策略。
2 BIM技术应用成熟度评价体系构建
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构建BIM技术应用成熟度评价体系,需遵循多维标准以确保其科学性与适用性。准确性原则要求指标能够精准反映BIM技术在工程管理各环节的实际应用状态,避免模糊或冗余表述;全面性原则强调覆盖技术实施、组织管理、人才支撑等全要素,防止评价维度缺失导致结果偏差;层次性原则通过划分不同层级指标,形成逻辑清晰的结构体系,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化评价;可操作性原则确保指标数据易于采集、量化与分析,兼顾理论严谨性与实践可行性。
2.2 具体评价指标确定
基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结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特性,从技术、管理、人才三大维度确定具体评价指标。技术维度聚焦模型创建精度、多专业协同效率、施工模拟准确性等核心指标,量化反映BIM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管理维度选取组织架构适配性、流程优化程度、数据共享机制完善性等指标,评估技术与管理体系的融合效果;人才维度涵盖专业人员占比、培训体系健全度、创新应用能力等要素,衡量企业人才储备与技术应用能力。
2.3 评价方法选择与应用
鉴于BIM技术应用成熟度评价的复杂性与多因素性,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递阶层次结构,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运用专家打分确定各指标权重,实现对评价体系的系统性解构;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处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通过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判。二者结合,既能够量化指标重要程度,又能科学处理主观评价中的模糊信息,有效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可信度。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数据采集、权重计算、模糊运算等步骤,最终得出BIM技术应用成熟度的量化评价结果,为后续改进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3 BIM技术应用成熟度提升策略
3.1 技术层面提升措施
一方面,持续推进BIM软件功能的深度开发与升级,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强化模型的智能分析与预测能力,实现设计方案自动比选、施工风险预警等高级应用,提升技术应用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交换协议,解决不同软件间的数据兼容性问题,确保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各参与方数据的无缝流转与协同,消除“信息孤岛”。加强BIM技术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可视化技术的融合,提升项目展示与沟通效率,推动BIM技术从传统建模工具向智能化管理平台转变,切实增强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
3.2 管理层面提升措施
企业需重塑组织架构,设立专职BIM管理部门,明确各层级职责与协同机制,打破传统职能部门间的壁垒,形成以BIM技术为核心的高效管理体系。在流程优化方面,将BIM技术深度嵌入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全流程,通过制定标准化的BIM应用流程与操作规范,实现管理流程与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建立基于 BIM 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技术应用效果纳入项目团队与个人的考核体系,激发全员应用积极性;加强与行业标杆企业的交流合作,引入先进管理经验,持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为BIM技术应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3.3 人才培养层面提升措施
企业应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共建BIM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确保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在内部培训方面,制定分层分类的培训计划,针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基础技能培训,针对技术骨干进行高级应用与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同时鼓励员工参与行业认证考试,提升专业素养。此外,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设立BIM创新奖励基金、晋升绿色通道等方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积极引进具有丰富BIM项目经验的高端人才,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企业整体人才队伍能力提升,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持续应用与创新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作为建筑工程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其应用成熟度的提升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系统剖析BIM技术与应用成熟度内涵,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技术、管理、人才等多维度提出针对性提升策略,为量化评估 BIM 技术应用水平、优化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然而,建筑工程管理场景复杂多变,BIM技术应用成熟度评价体系仍需结合行业动态持续优化,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新技术融合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工程类型下评价标准的差异化构建。
参考文献
[1]陈作荣.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0):73-75.
[2]张毅.建筑工程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成熟度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4.
[3]丁高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项目应用的成熟度研究[D].南昌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