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志愿者阅读素养职能转型与能力要求

作者

苏柏文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710100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图书馆从传统知识管理中心向智能化、数据化的综合服务平台转型。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大数据推荐系统、智能检索、虚拟参考咨询等技术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的智能化程度,也重新定义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服务角色。传统以“图书整理、借阅协助”为主的志愿者服务已难以满足新时代读者在数字阅读、信息获取、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需求,亟需从服务定位到能力结构进行全面升级。图书馆志愿者作为连接图书馆与读者的重要桥梁,其阅读素养的提升不仅关乎个人服务能力的增强,更关系到图书馆整体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1.1 图书馆服务由“人本主导”向“人机协同”转型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从传统“人本主导”转向“人机协同”的新型架构。AI 系统在图书管理中承担基础工作,如智能书架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图书自动定位与盘点,盘点效率提升 80% 以上;智能推荐算法基于用户借阅记录生成个性化书单,推荐精准度较人工推荐提高 40% 。人机协同体现在服务流程重构,馆员从借还登记等重复劳动中解放,聚焦深度咨询与学术服务;AI 客服 24 小时响应基础咨询,高峰期分流 60% 以上简单问题,馆员则处理复杂需求。

1.2 数字阅读与数据服务成为新常态

数字阅读与数据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推动服务重心从“馆藏管理”转向“信息导航”。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求激增,电子书、有声书借阅量年均增长 35% ,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占比提升至总馆藏的 50% 以上。知识图谱技术构建起跨领域知识关联,如通过“历史事件知识图谱”帮助读者快速定位相关文献与研究脉络。个性化数据服务成为亮点,AI 分析用户阅读偏好后,主动推送专题资源包、学术前沿动态等增值服务。图书馆建立数据服务平台,提供文献计量分析、专利检索等专业化服务,助力读者高效获取信息。

1.3 志愿服务在智慧图书馆中的角色重构

智慧图书馆环境下,志愿者角色从“辅助性人力”升级为“技术服务参与者”与“数字素养传播者”。在技术服务中,志愿者协助维护智能设备,如指导读者使用自助借还机、数字资源检索终端,弥补技术设备与老年读者间的使用鸿沟。作为数字素养传播者,志愿者开展“智能手机与数字阅读”“AI 工具使用”等培训,帮助读者提升信息获取能力,年培训场次超千场。志愿者还参与 AI 推荐内容的人工审核,确保推荐资源的专业性与适宜性。角色重构使志愿服务价值显著提升,志愿者成为连接技术、馆员与读者的重要纽带,其服务内容从简单事务性工作转向知识服务与技术支持,增强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包容性。

二、图书馆志愿者阅读素养职能的转型方向

2.1 从“阅读推广者”向“阅读引导者”转型

志愿者职能从传统“阅读推广者”向“阅读引导者”深度转型,核心能力聚焦精准服务与深度互动。阅读引导者需具备专业选书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段、阅读偏好的读者推荐适配书籍,如为青少年推荐成长类读物,为老年人筛选健康养生类文献。荐书服务从“广泛推广”转向“精准匹配”,通过分析读者借阅记录与阅读反馈,提供个性化书单。导读能力成为关键,志愿者需掌握书籍内容解析、主题延伸等技巧,组织读书沙龙、主题讲座等活动,引导读者从“泛读”走向“精读”。

2.2 从“信息传递者”向“信息素养教育者”转型

AI 环境下志愿者职能向“信息素养教育者”拓展,重点培养读者的信息甄别与运用能力。面对海量数字资源,志愿者需协助读者掌握高效检索技巧,如利用图书馆 AI 检索工具精准定位文献,区分核心资源与普通信息。信息素养教育聚焦批判性思维培养,指导读者辨识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内容的真实性,避免虚假信息误导。针对老年读者等数字弱势群体,开展“数字资源使用”“网络信息辨别”等专项培训,帮助其跨越数字鸿沟。志愿者还需讲解版权知识与信息伦理,引导读者规范使用数字资源。这种转型使志愿服务从单纯的信息传递升级为能力培养,增强读者在信息时代的自主学习能力。

2.3 从“服务辅助者”向“技术协助者”转型

志愿者职能向“技术协助者”转型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核心是掌握基础技术工具与智能系统应用。技术协助者需熟悉图书馆智能设备操作,如指导读者使用自助借还机、电子书借阅终端、VR 阅读设备等,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在智能系统使用方面,协助读者运用馆藏查询 APP、个性化推荐平台等,设置阅读偏好、订阅资源更新提醒。针对 AI客服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志愿者进行初步排查与反馈,成为技术服务的“第一响应者”。部分高技能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整理、读者行为数据分析等辅助工作,为智慧服务优化提供支持。这种转型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技术含量,使志愿者成为智慧图书馆顺畅运行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图书馆志愿者能力提升策略与路径

3.1 构建“阅读+技术 + 服务”三维培训体系

“阅读+技术 + 服务”三维培训体系是志愿者能力提升的核心策略,形成全面的能力培养框架。阅读素养培训聚焦书籍鉴赏、主题导读、读者分析等内容,通过专家讲座、好书分享会等形式提升专业水平;技术素养培训涵盖图书馆智能系统操作、数字资源检索、AI 工具应用等实用技能,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模式确保掌握;服务素养培训包括沟通技巧、特殊群体服务规范、应急处理等内容,通过情景模拟增强实践能力。培训体系设置必修与选修课程,志愿者需完成阅读基础、技术入门等必修课,选修儿童阅读指导、学术资源检索等特色课程。定期组织技能考核与经验交流,确保培训效果转化为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养。

4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重塑了图书馆的服务场景与用户需求,对志愿者的阅读素养与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图书馆志愿者在新时代中必须实现职能的转型与能力的重构,从辅助性角色向专业性服务协作者转变。本文提出的“阅读引导—信息教育—技术协助”三位一体的职能路径,以及基于素养提升的培训机制,为图书馆打造高质量、可持续的智慧志愿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与跨界协同,提升志愿者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价值与专业性,实现图书馆与社会共建共享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琴.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志愿者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2(12):87-90.

[2]王晓晖.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路径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23,67(3):45-50.

[3]张丽.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志愿服务的功能转型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2(5):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