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巧用代币制推进特殊学生“五育融合”的探索

作者

冯晔

太仓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五育融合”作为当今教育体系的一大主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关注特殊学生的“五育”发展。本文通过将代币制运用于“五育”,分别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的意识、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竞技精神、美感和劳动积极性,并将这些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代币制;特殊学生;五育融合

一、前言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人们对特殊儿童的发展也越发重视。然而,特殊学生往往存在着各种障碍,智力普遍低于正常学生,各方面能力也因此受限。“五育融合”作为当今教育体系的一大主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也应关注到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那么该如何培养呢?这无疑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代币制是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的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1]。这是特殊学校中常用的奖励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特殊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尝试将代币制融入“五育”,以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将代币制运用于“五育”的实施策略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班级中制定一系列的规则,通过讲解、演示使学生理解这些规则。

(一)德育:开展《节约用钱》的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节约用钱的重要性,每周清算学生赚取的代币,并允许他们使用代币换取午餐,以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的习惯。

(二)智育: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兑换》、《人民币的使用》的课堂教学,提升数学运算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代币的能力。

(三)体育:采用课堂任务单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同时,在学期期间组织运动会、体育课堂小竞赛等,融合代币制奖励机制。强健学生的身体,激发学生的竞技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美育:在艺术类课堂上,指导学生制作手工作品,并定期举办作品出售活动,以作品换取代币。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五)劳动教育:在日常的教学、生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分配相应的劳动任务,鼓励他们通过劳动赚取代币,进而用代币换取午餐或购买物品,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将代币制运用于“五育”的实施策略分析

通过实践,不难发现,代币制的实施能够有效的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推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代币育德,培养学生节约用钱意识

德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融合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2]。尽管特殊儿童在智力发展上存在局限,但在德育方面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可以采取家校共育、主题班会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代币系统规则的制定,要求学生将日常课堂、劳动、义卖所获得的代币用于购买午餐,以此加深对金钱价值和重要性的理解。特殊学生往往对钱概念较为模糊,容易出现不会用钱或乱用金钱的情况,因此判断什么情况下怎样用钱对特殊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为增强学生对金钱的管理意识,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金钱的用途,培养他们节约用钱的习惯。同时,在社会实践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代币进行模拟购物,进一步巩固节约用钱的观念。例如,在午餐时间,学生使用所赚的代币购买午餐,剩下的代币则可在社会实践课堂上进行消费。但是在消费过程中,若学生使用不当,而本周又赚取不到足够的代币,可能会影响下周的消费。通过同学之间的比较与互助,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的意识。

(二)以代币育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智育在使用代币推进“五育融合”培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代币制的运用需要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人民币使用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智育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并有效运用于社会生活中。特殊儿童普遍存在智力发展缺陷,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缺失等。代币制的引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着重进行人民币相关知识的教学。代币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学生对数字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授《人民币的使用》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购物的基本流程,并练习了根据商品的价格拿出正确金额的人民币。然而,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是不够的,通过校园生活中不断的使用代币交易,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代币制将学科知识与代币有效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货币概念的理解,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并将其有效融入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三)以代币育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

体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为其他“四育”奠定健康体魄的重要职责。特殊学校的儿童在体育方面所展现出来能力多为感觉统合失调,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在平衡觉方面所展示出来的能力尤为薄弱,因此通过建立代币制,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体育精神。

在实施时,将体育任务细化为一系列小目标,每当学生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会获得代币奖励。期间穿插竞争性质的小游戏,获胜的学生可以获得代币奖励,同时需将课堂所用的器材收纳好。在此过程中,通过代币制的激励作用,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激发了竞技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收纳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以代币育美,培养学生的美感

美育作为五育中的一环,与德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于部分存在沟通障碍的特殊儿童而言,美育教育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用代币制进行交易,能够巧妙地将美育目标与其他四育相联结。

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作品制作,然后将作品集中,在学校组织的交易活动中以代币为媒介进行交易。以美术课堂上为例,学生创作出的作品在义卖活动中出售,由学生亲自参与交易,获得或者付出代币。在交易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判断“值不值得购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创造更加“美丽”物品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通过使用代币制进行交易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五)以代币育劳,培养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劳动教育作为特殊学校的一个重点教育,在五育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特殊儿童在特殊学校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会,而劳动正是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校园中推行代币制,能够帮助学生提早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以代币育劳,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分配适宜的劳动任务,学生完成后,给予一定的“报酬”,这些“报酬”可用于购买午餐,使学生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班级卫生的打扫、专用教室的整理等劳动活动赚取代币,使学生明白有工作,并为之付出了劳动力,就能够换取一定的“报酬”,锻炼了他们的劳动能力,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其与其他四育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金钱的概念,为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四、总结

通过推进代币制,能够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的意识、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竞技精神、美感和劳动积极性,将特殊学生的“五育”有机融合在一起,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卞真孝.代币制在培智低年级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10):116-118.

[2]刘晓燕,杨睿.五育并举齐推进 融合育人向未来——面向新时期“德智体美劳”的育人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24(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