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助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陈玉华
肥城市陶阳矿学校 2716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体系中,概念教学是筑牢学生数学基础、开启数学思维的关键环节。而信息化手段的融入,如同为这一环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机遇。直面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致力于为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信息化助力下变得生动易懂。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一、引言
小学数学概念,是搭建数学知识大厦的基石,是学生理解数学原理、掌握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前提。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常常陷入 “教师单向讲授、学生被动倾听” 的困境 —— 枯燥的定义讲解、单一的板书演示,很容易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感到乏味,难以真正走进概念的本质,对概念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手段已悄然走进小学课堂,为概念教学带来了新的转机。
二、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 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抽象概念
小学数学中,许多概念都带着 “抽象” 的标签 —— 像分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几何图形的特征等,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如同 “隔着一层纱”。而信息化手段,能像 “魔法” 一样,将这些抽象概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画面:通过动画演示,能清晰展现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 1 份就是 1/4” 的过程,让学生瞬间读懂分数的本质。
2.2 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习视野
互联网就像一个 “巨大的教学资源宝库”,借助信息化手段,教师能轻松从中筛选出与小学数学概念相关的优质资源 —— 精美的教学课件、生动的讲解视频、有趣的数学绘本、互动性强的练习小游戏等。这些资源能为概念教学添砖加瓦:讲解 “百分数的应用” 时,可引入商场促销的真实视频,让学生在观察折扣信息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习 “轴对称图形” 时,可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建筑中的对称结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学生也能借助信息化工具自主探索 —— 通过在线平台查阅数学小故事、观看概念讲解微课,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拓展数学学习的视野。
三、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是信息化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它能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巧妙融合,把枯燥的概念讲解变成一场 “视觉盛宴”。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这样的课件:先用生动的动画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如魔方、文具盒、冰箱),让学生感知概念的现实原型;再通过 3D 模型拆解长方体,清晰呈现它的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还能让相对的面 “闪烁”,帮助学生发现 “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的特征;最后用动画演示长方体展开图的折叠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 “展开图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为后续学习表面积打下基础。这样的课件,让抽象的几何概念变得鲜活有趣,学生理解起来事半功倍。
3.2 运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互动教学
在线教学平台就像一座 “连接师生的桥梁”,让课堂互动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在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提前发布任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如商品价格、身高体重数据),并拍照上传。课堂上,教师展示学生上传的素材,引导大家围绕 “这些小数表示什么意思” 展开讨论;接着在平台上发起 “小数读写” 的在线抢答,学生通过手机快速答题,平台实时统计正确率,教师能立即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布置分层作业,发布小数相关的趣味练习,学生完成后能及时获得批改反馈,有疑问也能在平台上向教师提问。这种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其中,学习主动性大幅提升。
3.3 借助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数学软件能为学生打造 “沉浸式” 的实验环境,让他们在自主操作中探索概念的本质。在 “统计与概率” 的教学中,讲解 “可能性” 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入 “模拟抛硬币” 软件:学生点击 “开始抛硬币”,软件会快速模拟抛硬币的过程,并实时记录 “正面朝上” 和 “反面朝上” 的次数。通过多次模拟实验,学生能直观看到 “随着抛硬币次数的增加,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 1:1”,从而理解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在学习 “条形统计图” 时,学生可以用软件输入自己收集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生日月份),软件自动生成条形统计图,还能调整图表的颜色、标题,学生在操作中不仅掌握了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更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四、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4.1 存在的问题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部分小学教师对信息化手段的认识还停留在 “简单使用课件” 的层面,对互动平台、数学软件等工具的操作不够熟练,甚至不知道如何将信息化手段与概念教学深度融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 “课件放完就结束”“平台互动流于形式” 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优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2 解决策略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构建 “系统化、常态化” 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帮助教师提升应用能力。可以邀请信息技术专家、优秀一线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内容不仅包括软件操作技巧,更要聚焦 “信息化与概念教学的融合方法”—— 如 “如何设计互动课件突破概念难点”“如何利用平台实现个性化辅导”;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 “信息化教学案例研讨”,分享成功经验,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此外,提供 “一对一” 的技术支持,针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指导,让每位教师都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
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学校可以牵头组织数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专员,共同打造 “校本优质教学资源库”。资源库中的素材需经过严格筛选 —— 教学课件要贴合教材目标,设计精美、互动性强;教学视频要讲解准确、生动易懂;数学游戏要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同时,定期更新资源库,引入最新的教学素材,并鼓励教师将自己的优秀教学设计、课件上传分享,实现资源互通。教师使用时,只需根据教学需求检索,大幅节省筛选时间,减轻教学负担。
结语
信息化手段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打开了一扇 “新大门”,它用直观的呈现、丰富的资源、有趣的形式,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可感、可知、可玩,有效提升了概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虽然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教师能力不足、资源质量不均、学生过度依赖等问题,但只要我们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 加强教师培训、建设优质资源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就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优势,规避不足。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信息化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融合会更加深入,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惊喜与可能,助力他们筑牢数学基础,爱上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 基于结构化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 马云鹏.教育研究,2023(02)
[2]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李文玲.西部素质教育,2016(01)
[3] 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 郑健.新课程导学,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