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冰版画非遗的文旅融合产品开发模式与市场潜力评估
格桑论布 党思宇 吕佳璐 李帅 刘雨欣 何浩然
黑龙江工商学院
摘要:冰版画作为黑龙江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艺术价值。将冰版画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也为文旅产品创新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本文以冰版画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其与文旅产业融合的路径与产品开发模式,评估其市场潜力,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建议,为非遗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冰版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融合;产品开发;市场潜力
引言:
当前我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正在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冰版画作为黑龙江地区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如何将冰版画融入旅游场景,打造具有文化附加值的旅游产品,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通过深入探讨冰版画的艺术特征、开发模式与市场需求,能够推动其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
冰版画文化内涵与文旅融合价值分析
冰版画作为以冰雪为灵感源泉、结合民间绘画技艺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凝聚了东北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智慧,具有鲜明的地域辨识度。其艺术表达形式独特,常以冰雪风光、民俗场景为题材,色彩浓烈、构图巧妙,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感染力。冰版画在材料运用和表现技法上融合了传统工艺与地方自然元素,不仅是视觉艺术的呈现,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承载。它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审美风格和情感传递,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表达方式,使其具备了跨越地域和代际传播的潜力。
正因如此,冰版画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兼具文化传播与情感传递的社会功能。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冰版画为旅游产业注入了文化底色,增强了游客的沉浸体验与文化认同。以冰版画为主题开发文旅产品,能够满足当下游客追求文化深度与体验互动的旅游需求。同时,借助数字化展示与互动技术,可提升冰版画的传播效率和受众触达率,使其真正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文化符号。尤其在短视频、社交传播等新媒介的推动下,冰版画有望突破地域限制,打造具有全国甚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这一文化属性与旅游特性相结合,为非遗保护与文旅经济双向赋能提供了现实支点,也有望构建起文化传播、经济收益与社会认同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冰版画文旅产品开发的实践路径与模式建构
将冰版画融入文旅产品开发需坚持“文化为魂、市场为导”的原则,围绕展示、体验、消费三个层次构建多样化产品体系。在产品层面,可开发以冰版画为主题的纪念品、文创衍生品,如冰版画挂画、手工画册、冰雪风格邮票等,以实物化方式扩大其影响力与经济价值。在空间场景方面,应将冰版画展示区与旅游景区、文化街区、冰雪节会活动有机结合,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旅游环境,引导游客深度参与。同时还可探索沉浸式体验空间、主题展览馆等形式,增加产品与游客之间的情感连接,延长游客在景区内的停留时间,增强文化记忆点。
在体验层面,可设置冰版画现场制作互动区,邀请游客参与简易绘画流程,提升沉浸感与参与度;配套线上传播内容,如冰版画短视频教程、虚拟导览等,打通线上线下传播链条。此外,借助社交平台与数字文旅平台,还可推动冰版画文旅产品实现跨区域传播与异地消费,突破地域局限,拓宽传播渠道。特别是在年轻人喜爱的互动媒介中,如短视频平台、社交直播中加入冰版画元素,有助于形成“文化+社交”的双重传播效果。
在模式建构上,应形成“文化+创意+科技+旅游”的开发体系,依托文旅企业、艺术机构与高校力量联合创新,共建人才支撑、技术研发与运营推广三位一体的发展平台。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冰版画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数字传播技能的融合,培育具有综合素养的文旅新型人才,推动冰版画文旅产品不断创新升级。只有构建起多维协同、持续赋能的产品开发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冰版画从传统非遗走向当代表达、从静态展示走向互动消费的转型发展。
冰版画文旅产品的市场需求特征与潜力评估
从市场调研数据来看,冰雪旅游持续升温,文创消费成为游客行为的重要部分,而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尤为受欢迎。以冰版画为核心的文旅产品正契合这一消费趋势,其具备独特的文化符号性、纪念价值与艺术欣赏性,易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从用户画像来看,年轻群体、中产阶层及文化兴趣浓厚的旅游者对这类产品表现出较高的购买意愿与文化共鸣。
根据冰版画的表现形式与市场反应,未来产品可向两个方向拓展:一是深耕“文旅+非遗”结合路径,围绕特定节庆、冰雪旅游旺季打造系列主题活动与限定文创,提升品牌热度与文化黏性;二是借助电商与文旅平台实现线上销售与远程推广,拓展更大消费群体。同时,可与本地景区、电商平台、文旅公司开展合作,建立冰版画销售专柜与专区,实现产品体系、传播路径与消费场景的立体融合,释放市场潜能。
从收益角度分析,冰版画文旅产品具备较强的附加值与文化溢价能力。其成本可控、文化稀缺性高,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若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品牌化运作,预计在短期内即可实现较高的经济回报与品牌传播效应。此外,随着公众对非遗保护意识的增强,冰版画在文旅市场中的文化价值与情感价值将持续提升,为其长期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策略建议
尽管冰版画作为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前景广阔,但在实际发展中仍存在多个制约因素。首先是知名度较低,市场认知不足。冰版画多停留在地方展示和小规模推广层面,未能形成广泛传播影响力。其次是专业人才匮乏,缺少既懂技艺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限制了产品开发与运营水平的提升。再次是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体系较单一,缺乏系统性与品牌化发展路径,难以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快推进冰版画公共传播体系建设,利用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旅游推广渠道等多元化手段提升其文化影响力。在人才建设方面,应通过高校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技艺传承班等多元路径,加强冰版画相关人才储备。在产业链构建上,应整合文化、旅游、设计、营销等多方资源,打造从创作—加工—销售—传播的完整链条,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非遗文旅项目,推动商业化落地。
同时,还应注重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应用,如AR增强现实展示、数字互动体验、沉浸式演艺等方式,将冰版画的文化魅力转化为沉浸式体验,拓展其在数字文旅、教育研学等新兴领域的应用空间,实现非遗文化与现代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
结论
冰版画作为黑龙江地域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极强的文化表达力与旅游融合潜力。通过文旅融合产品开发,不仅为冰版画传承开辟了新的空间,也为地方文旅经济发展注入了文化动力。文章通过分析冰版画的文化价值、开发路径、市场潜力与发展困境,指出未来应以科技赋能、机制创新与传播升级为抓手,打造系统完善的非遗文旅产品生态。唯有在保护与发展的动态平衡中,才能真正实现冰版画文化价值的现代转化与永续传承。
项目信息:项目名称:冰版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化发展;项目编号:X202413300165。
参考文献
[1]孙莹,朱晓东.冰版画艺术研究现状与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天工,2024,(13):6-10.
[2]闫垒垒,刘寅凯. 地域文化与现实关切——东北"冰雪"题材版画的多维度书写[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1(1):16-23.
[3]凡春喜,谈海红.体验与对话:文旅融合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转型与变革研究[N].市场信息报,2025-02-2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