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陈琳 李娜

镇安县木王镇九年一贯制学校711509

摘要: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背景,聚焦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问题。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现状困境,探究构建有效学习策略,提出优化保障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面临环境限制、方法落后、资源不足等多重困境;而构建科学高效学习策略,完善家校社联动机制,创新评价激励体系,能有效提升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习惯

引言:“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减轻农村初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时如何保障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重要探究课题。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既关乎学生未来发展,亦是促进教育公平重要一环。现阶段农村地区英语教学仍面临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氛围不浓、家庭支持不足等问题,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普遍缺乏科学性与持续性。通过分析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现状,提出针对性培养策略探讨保障机制构建,为农村英语教育教学提供实践参考,促进农村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一、剖析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的现状困境

当前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学习环境局限性、学习方法盲目性及学习资源稀缺性。农村地区英语应用场景极其有限,大部分学生缺乏浸润式语言环境,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英语交流机会,与城市学生形成明显反差,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方法落后,依然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普遍存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现象,缺乏科学有效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效率低下。优质英语教育资源分布失衡,农村学校硬件设施配备不全,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率低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农村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教师专业素养有限教学理念陈旧,无法为学生提供前沿英语教学指导。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农村学校英语教学依然围绕考试转忽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家长教育观念滞后,英语学科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支持与督促。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缺乏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执行力弱时间管理能力欠缺。农村初中生元认知能力发展滞后,很少进行学习反思无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形成良性循环。

二、构建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针对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现状,构建科学有效培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需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多维度入手,系统构建培养体系。应注重情境创设策略,在真实语境中激发学习动机,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实施元认知引导策略,通过思维导图、学习策略明确指导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如何规划学习过程、监控学习效果及评估反思方法。强化数字赋能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弥补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实施语块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语块记忆与语境应用,提升语言内化效率建立语感。构建多维激励机制,采用成长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进步轨迹,培养学习成就感。实施家校社协同策略,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为学生营造良好英语学习生态圈促进学习习惯内化为自主行为。

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Unit 3 Food matters为例,教师采用多样化方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开课前教师设计家乡美食调查任务,要求学生采访社区居民关于当地传统食物制作方法,收集相关英语表达,建立食物类词汇语块笔记本,培养预习与资料搜集习惯。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食物类别、口味描述、烹饪方法等核心词汇与句型,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国际美食文化交流项目,每组选择不同国家食物特点进行探究,制作简易美食指南,在班级国际美食节中展示成果,促进合作学习习惯形成。教师设计我与食物周记模板,引导学生每周记录学习收获与反思,培养元认知能力。结合单元话题开展健康食谱设计家庭作业,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用英语制作简易菜肴,拍摄英语美食小视频实现家校协同,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应用紧密结合,使学习习惯在实践中得到强化。

三、优化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的保障机制

优化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保障机制需系统构建多层次支撑体系,确保培养效果持续稳定。构建柔性课程架构,打破传统刚性课表限制实施主课程与微课程相结合模式,在保证基础课程质量前提下增设英语兴趣小组、英语戏剧社等拓展性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实施教师赋能计划,通过互联网+远程研修、名师课堂观摩、校际交流等方式提升农村英语师资专业水平与教学创新能力。构建多层级资源支持系统,整合线上线下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学校—县区—市级三级英语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通过云课堂等形式促进城乡学生跨区域交流互动,拓宽农村学生英语学习视野。构建学习行为监测系统,建立学习习惯养成电子档案,定期评估学习习惯培养成效,实施精准干预。创新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评价模式关注学生进步历程,激发持续学习动力引导形成正确学习导向。

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Unit 5 Amazing nature教学为例,学校全方位构建保障机制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课程设置上围绕自然主题,开设英语自然探索微课程,每周安排两课时,学生分组探究不同自然现象英语表达,如天气变化、动植物特点等形成固定学习节奏。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组织教研组集体备课,邀请城区名师线上指导教学设计,共同开发自然奇观绘本阅读材料及配套习题库,提升教学资源质量。技术支持上学校建立自然之声数字化英语学习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BBC自然纪录片英文版片段,完成听力笔记增加语言输入量。评价机制上设计自然探险家成长地图,学生每掌握一组自然现象相关词汇与表达,即可获得相应徽章激发持续学习兴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既面临挑战亦蕴含机遇。通过剖析现状困境可见,环境限制、方法缺失、资源短缺等多因素制约着学习习惯形成。应对策略应聚焦学习动机激发、科学方法构建与自主能力培养,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资源支持及评价改革等方面建立完善保障体系。未来农村英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农村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谢连娣.论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7,(45):199.

[2]张为群.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5):29-30.

[3]赵利萍.浅谈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6,(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