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罗财飞
四川省开江中学 邮编:636250
摘要: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困境,探讨构建科学合理教学体系路径,提出优化教学评价策略方法,促进学生学科思维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以及生命观念形成。“大概念”教学需要系统化设计、情境引导与多元评价并重,形成集知识建构、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于一体教学模式,从而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
引言: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核心素养培育已成为高中生物教学关注焦点。“大概念”教学是连接碎片化知识点、促进学生形成系统化思维重要途径,逐渐受到教师重视。此种教学方式强调通过关键概念贯穿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形成宏观思维框架。然而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探究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现状、构建路径及评价策略,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
一、剖析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实施现状的困境与反思
部分教师对“大概念”本质理解存在偏差,将其简单等同于知识点汇总或章节总结,未能把握“大概念”组织知识框架功能,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联系。课程设计层面缺乏整体规划,未能围绕核心概念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倾向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思维。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教学忽视学科思维培养,实验探究流于形式缺乏对科学探究精神引导,无法真正激发学生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课堂案例选择缺乏典型性与启发性,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够,校本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教师缺乏开展“大概念”教学必要技能培训。评价机制方面仍然偏重结果评价,对学生思维过程关注不够,评价维度简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源于教育理念转变不彻底,教学实践仍受应试教育影响,重知识轻能力倾向明显。针对这些困境需要反思现有教学模式,重新审视“大概念”教学本质,明确其与核心素养培育关系,构建更加科学有效教学体系。
二、构建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体系的路径与方法
首要任务在于明确“大概念”选择标准,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聚焦具有解释力、迁移性强关键概念,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稳态平衡等,确保所选“大概念”能贯穿多个知识模块,发挥组织知识框架作用。课程设计宜采用概念图方式清晰呈现各概念间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思维。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情境导入—问题探究—概念建构—应用拓展教学模式,创设贴近生活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教师应注重引导而非灌输,通过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概念,形成自我理解。资源建设方面应加强实验材料、数字资源开发,构建丰富多元教学资源库。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为例,教师围绕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这一“大概念”设计教学。课前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何以成为地球生命能量来源?课堂开始创设情境——展示一棵从种子到大树成长过程,提出问题:这棵树体内物质从何而来?能量如何获取?引发学生思考。接着组织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分析有无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引导发现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关键环节。教学过程中采用光合作用概念构图活动,让学生梳理光反应与暗反应关系、能量转化途径、光合色素作用等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通过模拟光合作用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光、叶绿体、二氧化碳等),亲身体验能量转化过程。实验环节利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变化,探究影响因素。拓展应用阶段引导学生探讨植物工厂设计、光合作用增强技术、人工光合作用等前沿话题,将能量转化“大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最终通过总结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共同构成自然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基础,形成宏观生态系统认知实现知识内化与提升。
三、优化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评价的策略与实践
评价设计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生命观念等维度制定评价标准,确保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性。评价主体应实现多元化,打破教师评价局面,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社会专业人士评价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判。评价方法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等质性评价方式,捕捉学生思维发展轨迹与变化。设计概念图测评工具,考察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理解程度;通过开放性问题评估学生运用“大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设计情境化任务观察学生迁移应用所学概念水平。
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染色体变异》教学为例,构建围绕遗传稳定性与变异“大概念”评价体系。课前设计前测问卷了解学生对染色体结构功能认知基础,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课堂过程中通过观察评价表记录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质量、合作探究表现等方面情况,关注思维品质表现。设计染色体变异与疾病情境案例分析任务,学生需运用染色体变异原理解释疾病发生机制,教师通过评分量规从问题分析、原理应用、逻辑推理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环节设计果蝇染色体观察探究活动,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教师从实验设计、操作规范、数据处理、结论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估。创新性引入科学概念地图绘制任务,要求学生将染色体变异与遗传变异、基因突变、进化等概念建立联系,通过地图复杂度、联系合理性、解释深度评价学生系统思维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实施困境,提出了构建教学体系路径与评价策略优化方法。成功实施“大概念”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概念;需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深化校本教研促进优秀教学经验推广,推动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持续深入发展,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龙威.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14):76-78.
[2]林小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策略[J].教师,2021,(17):61-62.
[3]张志晖.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