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影像学特征分析与临床价值
韩亚青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 050011
引言
近年来,受到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各类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健康筛查工作不断普及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肺结节的发现率在临床中呈现出显著上升的态势。在这些被发现的肺结节中,有部分结节存在恶性病变的风险,而在疾病早期阶段实现对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鉴别,对于提升患者生存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核心影像学特征分类
1.1 基于形态学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过程中,基于形态学的影像学特征是重要的鉴别依据之一。从临床常见的影像表现来看,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涵盖结节的大小、形状、边缘状态等多个方面。不同良恶性性质的肺结节,在形态学呈现上往往存在明显差异,比如部分良性结节在形状上可能更趋向于规则形态,而恶性结节则可能表现出一定的形态不规则性。对这些形态学特征进行细致观察与分析,能够为医生初步判断肺结节性质提供基础信息,帮助医生在诊疗初期建立对结节性质的初步认知,为后续进一步检查与诊断奠定基础。
1.2 基于密度与内部结构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密度与内部结构相关的影像学特征,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不同性质的肺结节在影像图像上呈现出的密度存在差异,部分结节可能表现为高密度,部分则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这种密度差异与结节的内部成分以及病理性质存在一定关联。同时,结节内部是否存在钙化、空洞、脂肪成分等结构特征,也成为区分良恶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1.3 基于周边关联结构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肺结节周边关联结构的影像学特征,是判断结节良恶性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周边关联结构主要包括结节与周围肺组织、血管、支气管等结构的关系。例如,结节与周围血管是否存在牵拉、粘连现象,与支气管之间是否存在通畅性改变等情况,这些特征都可能反映出结节的性质。良性结节在与周边结构的关联上,通常表现出相对温和的状态,而恶性结节则可能对周边结构产生侵犯或压迫等影响。对这些周边关联结构特征进行全面观察与分析,能够从更多维度为肺结节良恶性鉴别提供信息,进一步提升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二、不同影像学技术在肺结节鉴别中的应用对比
2.1 多层螺旋 CT 在结节特征捕捉中的优势与局限
多层螺旋 CT 作为临床中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在肺结节特征捕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肺结节的细微结构,帮助医生准确观察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且检查操作相对简便,检查时间较短,能够满足临床对肺结节初步筛查与鉴别诊断的需求。然而,多层螺旋 CT 也存在一定局限,在对部分微小结节或密度差异不明显结节的性质判断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在评估结节代谢活性方面能力较弱,难以全面反映结节的病理生理状态,这些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鉴别诊断的全面性。
2.2 增强 MRI 在评估结节血供及良恶性关联中的作用
增强 MRI 技术在评估肺结节血供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良恶性关联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通过注射对比剂,增强 MRI 能够清晰显示肺结节内部的血管分布与血流灌注情况,而结节的血供特征与结节性质密切相关,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血供丰富程度、血流动力学表现等方面通常存在差异。借助这些血供相关信息,医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结节的病理特征。
2.3 PET-CT 在结节代谢活性检测与恶性风险分层中的应用
PET-CT 技术结合了 PET 对组织代谢活性检测的优势与 CT 对解剖结构显示的能力,在肺结节代谢活性检测与恶性风险分层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检测肺结节对示踪剂的摄取情况,能够反映结节的代谢活性水平,而恶性结节通常因细胞增殖活跃表现出较高的代谢活性,良性结节则代谢活性相对较低。基于结节代谢活性的差异,PET-CT 能够对肺结节的恶性风险进行有效分层,帮助医生区分高风险与低风险结节,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但 PET-CT 检查费用较高,且在对部分代谢活性较低的恶性结节或炎性结节的鉴别上,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三、肺结节影像学鉴别特征的临床价值体现
3.1 指导临床诊疗路径选择
肺结节影像学鉴别特征在指导临床诊疗路径选择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决策依据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影像学特征所提示的结节良恶性可能性,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诊疗路径。对于通过影像学特征判断为低恶性风险的结节,通常会选择定期观察随访的方式,动态监测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而对于影像学特征提示恶性风险较高的结节,则可能进一步采取穿刺活检、手术切除等介入治疗手段。
3.2 降低过度医疗与漏诊风险
提升肺结节影像学鉴别特征的应用水平,对于降低过度医疗与漏诊风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临床诊疗中,若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不准确,可能导致对良性结节采取不必要的有创检查或治疗,造成过度医疗,增加患者身体负担与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也可能因未能准确识别恶性结节而导致漏诊,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通过精准的影像学鉴别,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风险。例如,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如高分辨率 CT(HR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结节的代谢活性和微观结构,从而提高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此外,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进一步分析影像数据,发现人类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特征,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过度医疗和漏诊的风险,还能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
3.3 助力预后评估与长期管理
肺结节影像学鉴别特征,尤其是动态影像特征,在助力患者预后评估与长期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患者治疗过程及治疗后随访阶段,通过观察肺结节影像学特征的动态变化,如结节大小、密度、边缘等方面的改变,能够反映病情的进展情况。若结节在随访过程中呈现出稳定状态,通常提示预后较好;若结节出现明显增大、形态改变等情况,则可能提示病情进展或治疗效果不佳。此外,动态影像学特征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例如,对于接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监测结节的变化,评估治疗反应。
四、结论
肺结节良恶性鉴别是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重要课题,而影像学特征在这一鉴别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通过对基于形态学、密度与内部结构、周边关联结构的三类核心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能够为肺结节良恶性判断提供多维度的基础信息,帮助医生建立对结节性质的初步认知。
参考文献:
[1] 高瑞. 难定性的良性肺结节的影像组学研究 [D]. 西安医学院,2025.
[2] 陈世林 , 毛小明 . 肺磨玻璃结节影像组学研究进展 [J]. 临床肺科杂志 ,2025,30(08):1273-1276.
[3] 郭珺 . 孤立性肺结节的 CT 影像学特征分析及其恶性病变诊断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J]. 大医生 ,2025,10(14):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