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对幼儿社会交往的促进作用
阿洪
四川省白玉县城关第一幼儿园
摘要:本文聚焦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方式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关系,分析当前游戏材料投放存在问题,探讨科学规划布置策略,提出多元创新投放实践路径。合理投放游戏材料能有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交往活动,促进同伴互动,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社会适应力。通过优化空间布局、丰富材料类型、注重情境创设,能够显著提升幼儿社会交往质量,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幼儿社会交往
引言: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无可替代作用。游戏材料作为幼儿游戏活动重要媒介,其投放方式直接影响幼儿互动质量与交往效果。当前幼教实践中部分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缺乏科学规划,难以充分激发幼儿交往兴趣与互动意愿。本文从幼儿社会交往需求出发,探讨游戏材料投放方式改进策略,旨在构建更加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一、幼儿游戏材料投放不当制约社会交往发展的现状分析
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关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成效,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诸多不足。其一,游戏材料数量配置失衡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幼儿园材料匮乏,无法满足全体幼儿同时使用需求,造成幼儿争抢现象频发,不利于和谐交往氛围形成;另一方面某些班级材料过于丰富,每位幼儿均能获取足量材料独自游戏,反而减少了交流合作机会。其二,游戏材料种类单一缺乏吸引力,多数幼儿园仅提供传统积木、图书、玩偶等常规材料,缺少能引发幼儿深入讨论探究类材料,导致互动行为停留于浅层次交往,难以形成持久有效社会互动。
其三,材料摆放位置欠合理,往往按成人习惯整齐划一排列,忽视幼儿身心特点与交往需求,未能创设有利于小组协作环境,限制了幼儿自主选择与共同参与可能性。其四,游戏材料投放缺乏系统规划,教师随意性较大,未能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针对性投放,导致材料使用率低下,交往互动效果不佳。其五,开放性材料比例偏低,过多结构化、功能单一玩具占据主导地位,限制幼儿想象力与创造性发挥,减少幼儿间讨论协商机会。另外自然物材料运用不足,人工制品过多,难以激发幼儿探究精神与交流欲望。最终游戏材料更新周期不合理,长期使用相同材料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参与热情,间接影响社交互动积极性。
二、游戏材料科学规划布置促进幼儿主动交往的有效策略
针对当前游戏材料投放问题,科学规划布置成为提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关键策略。建立数量适中原则,游戏材料投放应坚持少量精选理念,避免过多过少两种极端情况,保持适度稀缺性,促使幼儿通过商讨、协商、轮流等方式解决资源共享问题,自然形成交往互动。注重材料功能互补性,将不同类型材料进行组合投放,如结构材料与辅助材料搭配使用,引导幼儿在建构过程中相互配合,形成角色分工与团队协作意识。优化空间布局设计,采用区角化管理模式,将游戏材料按照功能特点划分为建构区、表演区、益智区等不同空间,每个区域材料数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既能满足小组活动需求又能促进跨区域交流互动。
重视材料层次性安排,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级投放,低龄幼儿提供简单易操作材料,培养基础交往能力;中大班幼儿则投放复杂性较高材料,鼓励深层次讨论合作。同时增加开放性材料比例,如积木、沙子、纸箱、布料等非结构化材料,这类材料使用方式多样,能够激发幼儿创造力,促进思维碰撞与观点交流。构建主题情境引导,围绕特定主题投放相关材料,如超市购物主题提供收银台、商品、购物篮等道具,自然引导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形成互动情境。还应注重材料投放时机把握,根据幼儿兴趣变化及时调整更新材料,保持新鲜感与挑战性。关注区域容量合理设定,每个游戏区投放材料应考虑适宜容纳幼儿人数,避免过度拥挤或过于分散,为幼儿创造良好互动环境与交往空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游戏材料多元创新投放激发幼儿深度互动的实践路径
游戏材料多元创新投放成为促进幼儿深度社会互动重要实践路径。引入自然生态材料,如树叶、石子、贝壳、木棍等天然物品,这类材料形态各异、质感丰富,能够激发幼儿感官探索兴趣,引导幼儿共同发现自然奥秘,促进语言表达与思想交流。打造协同任务材料包,将相关联材料组合成套,设计需多人合作完成任务,如大型拼图、集体绘画布、合作搭建模型等,幼儿需通过商议计划、分工协作才能完成作品,培养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创设问题解决情境,投放具有挑战性材料,如简易科学实验装置、逻辑思维玩具等,引导幼儿面对问题时主动寻求同伴帮助,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融入文化元素材料,引入传统民间玩具、各国特色游戏道具等,组织幼儿进行文化交流游戏,拓展社会认知范围,培养包容理解精神。构建角色扮演场景,提供多样化职业角色道具与情境布置材料,鼓励幼儿自主分配角色,模拟社会生活场景,练习社会交往技能。开发亲子共创材料,设计需家长参与完成半成品玩具,通过亲子共同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学习与不同对象交往方式。还应重视混龄互动材料设计,创设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共同参与游戏材料,促进跨年龄段交往,培养关爱与学习双向能力。注重材料循环再利用,指导幼儿将废旧物品转化为游戏材料,在共同创作过程中分享创意增进情感交流,同时培养环保意识与资源珍视观念。通过多元创新投放方式,能够全方位激发幼儿社交动机,提升互动质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全面发展。
结论:改变传统材料投放模式,建立科学规划体系,探索多元创新路径能够有效克服当前幼儿游戏材料投放中存在局限性,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互动机会与交往空间。通过合理控制材料数量、优化空间布局、增加开放性材料比例、创设协作任务情境等策略,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形成社会交往行为,培养积极交往态度与有效沟通能力,促进社会性全面发展。未来幼儿教育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游戏材料投放探究,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理论体系,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宝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7, 000(038):20.
[2] 史晓芳.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对幼儿同伴交往行为影响的调查——以中班幼儿为视角[J].孩子, 2022(28):55-57.
[3] 刘歆,胡珊.科学投放游戏材料,促进幼儿社会交往[J].全视界, 2022(9):0055-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