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作者

赵晓丽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围绕“双减”政策背景,探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效性提升路径。从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注重作业反馈三方面展开论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提升作业质量,强调数学作业应趋向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通过构建科学高效作业体系,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实现“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引言:“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对传统作业模式提出新挑战与要求。小学数学作业是学习重要环节,承担巩固知识、提升能力重任。然而现实中,作业量过大、质量不高、形式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积极性不足。因此构建符合“双减”要求作业体系,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完善反馈机制,提升小学数学作业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探讨通过科学设计作业达成减负提质双重目标途径与方法。

一、优化作业内容,提升学习实效性

优化作业内容是提升小学数学作业实效性首要环节。传统数学作业往往存在千篇一律、难度不分层次等问题,无法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确保每项作业均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精选基础题型,突出关键知识点,避免机械重复练习。设置分层作业,基础部分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技能,拓展部分满足学有余力学生需求,实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情境,设计真实情境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与现实世界联系,增强知识应用能力。融入数学思维培养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策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作业设计,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精准推送适合题目,实现作业精准化、个性化。比如运用智能教学平台生成针对性练习,根据每位学生学习状况自动调整题目难度与数量。注重学科融合,设计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优化后作业内容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能力培养,避免低水平重复,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科学合理作业内容设计,使得每份作业都能发挥最大教学价值,真正实现“双减”政策下提质增效目标。

二、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习积极性

创新作业形式成为“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作业实效性关键环节。传统作业形式主要局限于纸笔练习,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创新作业应注重多样化设计,包括游戏化作业、实践探究型作业、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任务等形式。游戏化作业将数学概念融入趣味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中巩固知识;实践探究型作业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制作、调查等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式学习围绕主题设计系列任务,培养综合能力;小组合作任务促进互助学习,发展沟通协作精神。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学习应用,提供个性化练习与即时反馈。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将抽象数学概念直观呈现,帮助理解难点知识。作业设计应突破传统模式,鼓励创造性思维,注重能力培养,让每项作业都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奥秘契机。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为例,教师设计系列创新作业。先开展校园小超市情境游戏,学生分组扮演顾客与营业员角色,实践两位数乘法计算,体验数学应用价值。接着布置家庭购物调查实践作业,让学生记录家庭一周购物清单,运用两位数乘法计算各类商品总价,培养观察记录能力与计算能力。然后设计数学魔方阵益智游戏,学生填充缺失数字使横竖斜各行乘积相等,锻炼逻辑推理能力。另外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平台,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推送适合难度习题,并提供计算过程分析与指导。组织两位数乘法算式卡片接龙小组活动,促进合作交流。开展设计乘法计算器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探究乘法计算原理,制作简易计算工具,理解计算本质,培养创新思维,激发主动学习兴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注重作业反馈,强化学习有效性

注重作业反馈机制建设是保障小学数学作业实效性重要环节。科学高效反馈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促进学习进步。完善作业反馈应突破传统简单批改模式,实施多元评价与精准指导。教师应关注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生解题思路与方法,鼓励创新尝试。针对不同类型错误提供针对性指导,满足差异化学习需求。组织错题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错因,明确解题思路,达成知识内化。引入学生互评互改环节,培养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作业反馈,智能批改系统能够快速识别解题过程,分析错误类型,生成诊断报告,提高反馈精准度。建立学习档案,记录进步情况,形成持续性评价。注重家校协同反馈,形成教育合力。科学反馈使作业成为促进学生思考提高认知水平有效工具。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单元为例,教师构建立体化作业反馈体系。课堂即时反馈环节,采用思维导图展示法,学生将小数乘法解题步骤与关键点绘制成思维导图,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概念理解偏差。组织错题银行建设,学生记录典型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形成个人错题集,定期复习巩固。利用智能学习平台,学生完成小数乘法在线练习后,系统自动生成知识图谱,显示掌握情况,推送针对性学习资源。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学生轮流上台讲解小数乘法典型题目,教师点拨指导,全班评价,促进深度理解。设计进阶挑战卡,根据不同学习水平设置基础题、提高题、挑战题三级反馈,学生根据自我评估选择适合难度,实现个性化提升。建立成长记录册,记录学生解决小数乘法问题能力变化,形成可视化学习轨迹,增强学习成就感,激发持续学习动力。

结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以实效性为核心,从内容优化、形式创新、反馈强化三方面协同推进。结合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构建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作业体系,真正实现作业减量提质。优质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未来作业设计应进一步聚焦学生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科学评价机制,让每项作业都富有教育价值,有效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江.“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作业实效性的策略[J].家长,2024,(18):100-102.

[2]冯静.“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1):146-148.

[3]宋信武.“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家长,2024,(1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