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概念视域下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究

作者

方雨苇

常熟市古里中心小学 邮编:225500

摘要:本文基于大概念教学理念,聚焦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问题,从理念融入、能力培养及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展开探究。研究表明,大概念视域下语文作业设计应突破传统模式束缚,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科学构建实践路径建立完整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证明此类作业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核心素养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大概念教学;语文作业创新;问题导向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传统作业设计已无法满足新课标要求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大概念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理念,为语文学科教学带来新思路。大概念强调知识间联系,注重思维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认知框架。本文立足三年级下册教材内容以大概念视域为理论基础,对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进行探索,旨在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且富有创新性作业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一、大概念理念融入,语文作业设计创新

传统的作业往往局限于知识点巩固与记忆强化,缺乏整体性思考。将大概念理念融入作业设计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围绕文本核心意义展开,注重学科内部知识联结。大概念作为一种认知框架,本身具有组织、结构化知识模型特点,能为学习者提供认知框架或结构帮助沟通各事实、经验、事物、概念间内在联系。三年级阶段学生已具备初步抽象思维能力,适合引入大概念思考方式,通过创新作业设计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打破传统作业设计局限性,从知识点训练转向能力培养,突破学科界限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是当前语文作业创新关键所在。

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学中,可运用大概念理念设计创新作业。这三首古诗均以春天景象为主题,可围绕春天这一大概念设计系列作业。创设古诗春景图绘制任务,让学生根据诗中描绘春景关键词句进行想象创作:《绝句》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展现春天生机;《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呈现江南春色;《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描绘初夏景象。[1]引导学生比较三首诗春景特点,感受不同时节春天韵味。开展诗中物候观察活动,让学生查阅资料探究古诗中提及燕子、鸳鸯、黄鹂等动物以及桃花、梅子等植物生长习性与季节关系,建立诗歌与自然科学联系。组织古今春景对比主题写作,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真实春景,对比古代诗人与现代人眼中春天差异,培养跨时空思维能力。通过这些创新作业学生不仅能够记忆古诗词,更能建立起关于春天这一大概念完整认知体系。

二、问题导向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培养深化

优质的问题设计具备三个特征:开放性、挑战性与生活性。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允许多角度思考;挑战性问题具有一定难度,能促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生活性问题贴近学生实际,增强学习意义感。问题导向作业应遵循问题—思考—探究—解决—反思五步骤,引导学生经历完整思维过程。同时,问题设计应注重层级性,构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问题链,推动思维逐步深入。创新能力培养关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三方面,通过设计不同类型问题训练相应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训练强调对文本进行质疑、分析与评价;创造性思维训练注重发散思考与想象;辩证思维则引导学生看到事物多面性,理解矛盾统一关系。

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燕子》《荷花》教学中,可运用问题导向策略设计创新作业。《燕子》一课教学中,可围绕燕子为什么被称为春天使者?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探究。设计层级性问题:文中哪些词句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燕子行为与春天有何联系?作者为何用光彩夺目图画形容春天景象?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思考自然万物与季节变化关系。可设计燕子迁徙之谜探究活动,让学生查阅资料研究燕子为何每年南来北往,锻炼科学思维能力。[2]《荷花》一课则可设计假如你是一朵荷花想象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从荷花视角感受成长过程,培养换位思考能力。设计问题链:作者为何说荷花池就像一幅活画?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作者对荷花喜爱之情?为什么荷花能成为中华文化重要象征?引导学生从文本欣赏到文化思考。可组织荷花与诗词主题研究,让学生搜集描写荷花古诗词,探究荷花在不同诗人眼中形象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与文化探究意识。通过这些问题导向作业,学生能够建立起对自然万物观察思考习惯,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实践路径科学构建,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创新作业设计应遵循目标导向—内容建构—形式创新—过程评价四环节循环模式。目标导向要求作业设计紧扣核心素养;内容建构强调围绕大概念构建知识网络;形式创新注重多样化呈现方式;过程评价关注学习全过程表现。实践路径构建需处理好四对关系:知识与能力关系、学科内与跨学科关系、课内与课外关系、纸笔与非纸笔作业关系。知识与能力要协调发展,既重视基础知识积累又关注高阶思维培养,学科内与跨学科要有机整合,打破学科壁垒。

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奇妙的想象教学中可围绕想象力培养构建系统实践路径。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可设计想象力训练营主题作业。开展物体拟人化训练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件日常物品(如铅笔、书包、风扇等),想象其拥有人类情感与思维,编写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件物品,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通过角色代入激发创造性思维。设计不可能变可能创意写作,提供一些看似不可能情境(如天空变成绿色、书本会说话、人类可以在水下生活等),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构建可信故事。教师可提供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构建想象框架,避免天马行空无序想象。组织科幻创想画廊活动让学生以未来教室、未来家乡、未来交通工具为题进行绘画与文字结合创作,锻炼学生综合表达能力。举办想象力嘉年华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展示创意作品,互相欣赏评价建立积极反馈机制。[3]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大概念视域下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重要途径。通过理念融入促进作业设计创新,利用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维,科学构建实践路径,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基于大概念理念设计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各年级段创新作业设计特点,构建系统化作业体系,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实践参考。应加强信息技术与作业设计融合,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作业模式,满足数字化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琳.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探索——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为例[J]. 语文课内外,2022(4):187-189.

[2] 陈丹丹.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推进策略[C]//第三届智慧教育教学与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4:1-5.

[3] 黄小平.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C]//第二届新时期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