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作者

张秋月

遵义市丰乐小学 贵州遵义 563000

然而,现实中存在教师重视不足、素养欠缺、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兴趣缺乏,以及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阻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系列实践对策,涵盖提升教师素养与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性、丰富教学资源与优化教材利用以及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这些对策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地改善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为学生创造更有利的学习环境。

引言

小学英语教育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1]

主题意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以主题为引领,能将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培养以及思维品质提升等有机结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基于主题意义的文化意识培养重视不足,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文化内容挖掘不深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优化小学英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领略多元文化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一、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价值

主题意义是文化意识培养的载体,而文化意识则是主题意义深入挖掘的结果。主题意义为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具体情境和线索。从另一个角度看,文化意识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主题意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后,他们在面对“Sports”主题时,就能够理解不同国家对运动项目的偏好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如美国的橄榄球文化、巴西的足球文化等,这使得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词汇和句子,而是上升到文化层面,拓宽了对主题意义的认知深度。

二、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 [2] 在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中,学生并非白纸一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本土文化经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经验,通过对比、联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时进行主动建构。比如,在学习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在中餐餐桌上的行为规范,再引入西餐餐桌礼仪知识,让学生在对比中主动建构对两种文化差异的认知。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在文化意识培养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具有较强视觉 - 空间智能的学生,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他们直观感受不同文化场景。[3]而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则可以组织文化主题的讨论、演讲等活动,让他们在语言表达中深化对文化的理解。

三、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文化教育培训活动,邀请文化领域专家、外教等来校开展讲座和培训课程,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加深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例如,邀请研究西方文化的学者讲解西方艺术史、哲学思想等,使教师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文化知识,为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学术书籍等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在教学能力方面,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文化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文化。例如,在学习餐厅点餐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西餐厅的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服务员,模拟在西餐厅点餐的过程,在实践中了解西方餐饮文化。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法也是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布置文化主题的小组任务,如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国家的传统服饰文化,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收集、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文化教学活动。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教师可以设计文化主题的游戏,如文化知识问答竞赛游戏,将中西方文化知识以问答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分组竞赛,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展文化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学习童话故事相关内容时,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童话故事中的角色,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和行为,了解不同国家童话文化的差异。

教师要注重将文化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英语文化元素。例如,在讲解商标文化时,让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英文商标,如“Coca - Cola”“Nike”等,探讨这些商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全球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化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三)丰富教学资源与优化教材利用

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丰富文化教学资源。购置更多的英文原版书籍、杂志、多媒体资料等,建立专门的英语文化学习角,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学校英语文化教学资源库,收集优质的文化教学素材,如英文电影、纪录片、文化讲座视频等,供教师和学

生随时查阅使用。

在教材利用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例如,在学习教材中关于动物的主题时,除了教材中提到的动物相关词汇和简单介绍,教师可以补充不同国家对动物的文化寓意,像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通常被描绘为邪恶的象征。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英语文化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在英语文化节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英语书法展览等。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英语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剧本所蕴含的文化背景,通过表演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从而提升文化意识。

校园环境建设也是营造文化氛围的重要方面。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英语文化长廊,展示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内容。在教室墙壁上张贴英语文化海报,摆放英文书籍和杂志。让学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接触到英语文化,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

结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尽管在推进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新的挑战,但只要教育工作者秉持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态度,不断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多元文化的窗口,让他们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不仅收获语言知识与技能,更能培养尊重差异、包容多元的文化胸怀,为未来更好地融入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颜韵宇 . 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J]. 辽宁教育 ,2024(23):70-73.

[2] 刘敏 . 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3(4):48-50.

[3] 杜意妹 . 挖掘教材主题 , 培育学生文化意识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J]. 基础教育课程 ,2025(3):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