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单元嵌入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盛雪燕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倍磊小学 322000
摘要:本文聚焦习作单元嵌入表现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问题,系统梳理表现性评价内容设计与策略规划,深入探究评价环节构建与实施路径,创新提出评价反馈方式与优化措施。表现性评价需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关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并确立实践导向型评价环节,构建全方位反馈体系,强化诊断改进功能。成果为新课程背景下习作教学评价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促进习作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写作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习作单元;表现性评价;内容设计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习作教学评价改革成为语文教学重要议题。传统习作评价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碎片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表现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强调通过真实情境中表现任务评价学生综合能力,为习作教学评价改革提供新思路。探究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探索习作单元嵌入表现性评价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期望能够构建科学、有效、多元习作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升,为新时代语文教学评价改革贡献实践智慧。
一、习作单元表现性评价内容设计与策略规划
表现性评价内容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建构评价指标体系,将语文素养培养贯穿整个评价过程。一是确立评价目标需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与学情分析,明确各年级学段表现性评价目标确保目标设定科学合理。其中低年级阶段重点关注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与基础表达能力,中年级阶段侧重思维逻辑性与语言文字表达准确性,高年级阶段则强化创新思维与审美表达。其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需涵盖内容思想、结构安排等多个维度,每个维度设置若干具体观察点确保评价全面客观。其三评价方式多样化设计需结合习作类型特点,灵活选择评价方式如写作档案袋、习作展示等形式,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策略规划方面须立足长远发展视角,制定系统完善习作单元表现性评价实施策略。一方面构建学段衔接评价体系,各学段评价目标、内容及方式保持一致性与延续性,低年级重视习作兴趣培养,中年级关注习作能力提升,高年级强调习作思维发展,形成螺旋上升评价序列。另一方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打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限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主体评价模式,凸显学生评价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评价能力。还要创设真实评价情境,根据习作内容设置贴近生活实际表现任务,使评价过程具有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二、习作单元表现性评价环节构建与实施路径
习作单元表现性评价环节构建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前期设计、中期实施、后期总结三大阶段科学推进。前期设计阶段需精心规划评价蓝图包括确立评价目标链、编制评价工具集等核心环节,特别注重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使评价工作融入教学全过程。中期实施阶段需通过作品展示、多元评价等方式开展实质性评价活动,重视学生习作成果呈现方式多样化如可以采用课堂分享会、小组互评圈、等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同时建立教师点评、自我审视等多方参与机制,全程跟踪记录学生表现与成长轨迹。后期总结阶段则侧重于评价结果深度分析、反馈信息精准传递等环节,注重挖掘普遍问题与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指导建议,并将评价结果转化为教学改进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教学体系。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人习作为例,表现性评价环节构建与实施路径可以分为三大环节,环环相扣贯穿教学始终。某老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创设家庭记者情境,让学生以记者身份观察记录家人特点与故事,以真实任务引领习作过程。课前阶段该老师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指标卡,包括观察细致度、描写生动性、情感真挚度以及文章完整性四个维度,并设计三级评价标准使学生明确写作方向与目标要求。课中阶段,该老师采用习作工坊模式组织教学,学生先完成初稿后分组交流,每组推选一篇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示,全班同学运用评价指标卡进行星级评定,该老师则运用优点引领法点评习作亮点。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习作单元表现性评价反馈方式与优化措施
习作单元表现性评价反馈体系构建需兼顾多维向度、多层次需求与多主体参与,形成立体化评价反馈网络。从内容维度考量,评价反馈应突破寻错纠错传统模式,转向优势发现—问题剖析—路径引领三位一体结构,既要善于发现习作闪光点并给予精准赞赏又需敏锐捕捉文章薄弱环节并剖析根源;还应提供富有启发性改进路径与方法建议,使学生在反馈中获得成长动力与方向指引。从形式维度出发,评价反馈应打破单一书面批注局限,构建纸笔批注—面谈交流—小组研讨—数字反馈多元立体模式,其中纸笔批注强调精准定位与深度思考,面谈交流注重情感交融与个性化指导,小组研讨侧重集体智慧与互学互促,数字反馈则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效便捷互动,满足不同学生认知风格与接受方式。
以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写倡议书习作教学为例,某教师创新设计表现性评价反馈体系,实现评价多元化与反馈精准化。课前阶段,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分析多篇优秀倡议书范例,共同提炼出目标明确、问题突出、理由充分、措施可行、语言得体五项倡议书评价标准,并设计星级评价量表使学生对写作要求形成清晰认知。写作构思阶段该教师采用思维导图展评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倡议书写作构思图,同伴与教师从选题价值、结构设计等方面提供初步反馈,帮助学生在写作前调整完善写作方案。初稿完成阶段该教师创设小型社区议事会情境,每位学生扮演不同社区角色对同伴倡议书进行多视角评议,填写倡议书评议卡,从说服力、可行性、表达效果等方面给予具体反馈,作者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文章。
结论:通过对习作单元嵌入表现性评价实践探索探究可知,科学合理评价内容设计与策略规划是习作单元表现性评价有效实施基础,需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设真实评价情境。评价环节构建应遵循前期设计、中期实施、后期总结三阶段推进,实施路径应采取课内外结合模式,根据不同学段特点与习作类型选择适宜评价路径。评价反馈应关注内容三位一体结构、形式多元立体模式、时间全程化覆盖,通过创新反馈方式不断优化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佚名.智慧课堂为习作教学注入新能——"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表现性评价的研究"课题实践活动[J].教育信息技术, 2022(11):2-2.
[2] 李菁雯.小学高段"习作单元"教学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3.
[3] 莫晶.习作单元嵌入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语文建设, 2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