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应用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作者

张雯雯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三中学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 830002

摘要  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努力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运用开放型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批判性、缜密性和灵活性,消除学生思维的僵化,提升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标下应用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开放型题;思维能力

引言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发散思维很少能够恰当运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的思维能力面临全新挑战,因传统数学问题已无法满足他们发展思维的需求。因此,开放式教学实践应运而生,为激发学生思维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旨在运用开放型题目,鼓励学生广泛思考,以此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开放型题目培养思维能力的意义

思维能力本质是思维的灵活性,也就是思维的灵活转变能力。在思维品质方面,数学思维缺乏灵活性,科学思维僵化是学习数学的主要障碍,因此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放型题目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运用个人数学概念表达,与数学学习相符。强调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弃简单答案,鼓励表达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推崇多样解题方法。在数学教学领域,教师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寻找多种问题解决方案,善于综合整体理解和拓展视野。许多杰出学生,他们的成绩通常源于个人特别感兴趣的领域,通过自主研究,能自主学习、查阅资料、解决难题,因此教师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传授知识。

新课标下应用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巧设条件开放题,开展思维培养

问题求解中,条件是一个关键要素。科学设计条件开放题,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深刻,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问题发现能力和求解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开放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当前小学生的实际经验,适当调整问题条件,或采用改变条件的途径使答案不再唯一,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相关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其思维能力。然而,为了确保条件开放题设计的效果,应重点引导学生探索有效条件并排除不必要干扰因素,以确保基于条件开放题的科学设计,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准确把握问题本质,提高数学条件开放题的解题效率与准确性。

例如:小明的家到体育馆的距离是小冬的家到体育馆距离的4倍,小冬家到体育馆的距离为600米,两家间距为1500米。某日,小明从体育馆回家花了30分钟,求小冬家与体育馆距离是小明家与体育馆距离的百分之几。

解析:该开放问题属于条件“多余”范畴,为常见的数学开放问题之一,侧重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效地剔除解决问题时的额外干扰因素。解决这类开放性问题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审查题目信息,理解相关问题的解题目标,强调读题和审题的重要性,澄清关键题意,深入挖掘有用信息,确保排除多余干扰因素的同时,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在解决这道开放性问题时,首先要推导出小明家和体育馆之间的距离,即求解小冬家和体育馆之间距离与小明家和体育馆之间距离的比例。这需要依据小明家和体育馆距离为小冬家和体育馆距离的4倍,以及小冬家距离体育馆为600米的条件来进行,换算成米计算,这可表示为“小冬家至体育馆距离相当于小明家至体育馆距离的多少百分比”,具体计算为600-2400=25%。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本条件题,要求他们仔细审题以消除多余干扰条件,如“两家距离为1500米”和“小明从体育馆回家总用时30分钟”。如果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排除这两个干扰因素,那么解决问题的速度将大大提高。因此,在指导学生解答条件开放题时,要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干扰。

(二)巧设问题开放题,开展思维培养

开放型题目具有问题界定不清晰的特点,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分析,确定解题条件后再着手解答。此过程中,小学生独立展开学习,体现在解题思路、思维模式和求解策略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深入探讨学生问题解决的不同特点,有助于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同时促进独特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进行开放题教学时,需关注尊重小学生独特差异,引导他们结合数学题条件自主提出和解决问题,充分利用问题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性,促进创造性与创新性思维培养,促进个性发展自由顺畅。

例如:小李爷爷在家中果园里种植了苹果树和梨树,已知苹果树和梨树的种植比例为5:7,求梨树的种植总数。

解析:此题为一典型开放问题,在引导小学生解题时,首先需补充缺失条件后再解题。不同的条件补充会导致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终结果也将各异。这种开放问题设计可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促进创造力发展。

解:(1)补充题设信息指明“苹果树株数为55”,推知梨树数量:55-5x7=77株,或55-(5-7)=77株,成功解答数学问题。

(2)据所提供的信息,“已知栽种的苹果树比梨树少18棵”,因此可以推断种植的梨树数量为:18÷(7-5)x7=63棵。

(3)为解决条件中的问题补充信息:“已知共有84棵苹果树和梨树”,因此可推算出梨树数目为:84-(7+5)x7=49棵。

因此,在对开放题进行求解时,学生补充的问题求解条件若有差异,须采用不同的求解方法和思路,导致解决结果不同。不论学生补充何种条件,都能有效锻炼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整体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巧设综合开放题,开展思维培养

综合开放题属常见题型,通过调整数学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结论,设计具有综合性的开放题目,旨在考察小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这种类型的数学开放题时,重点是强调和加强“综合”特点,即引导所有小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并在指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寒假前,小红和几位朋友筹划短途游玩,已得家长允许,获得1500元旅费,旅游时间为3天,7点前返家,请帮忙制定旅行计划。

解析:本道开放题旨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自行查找出发点到旅游点的多种交通工具票价及时刻表,掌握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等核心旅游信息,以便成功设计出完善的出游计划,将这些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通过采用这种开放式问题设计的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全面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分析、总结和筛选能力。

结语

总之,思维能力在新课标理念下对学生成长数学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这一核心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整体素质的提升。开放型题目的设计和实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考虑学生的思维培养目标,并巧妙地设计条件开放型问题、问题开放型问题以及综合开放型问题等多种类型的题目。通过精心设计和教学引导开放式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善范.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小学生(上旬刊), 2024(8).

[2]朱高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炫动漫, 2023(2):0250-0252.

[3]张颖.运用数学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5(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