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混龄自主角色游戏支持性策略探究
万庆萍
广汉市第一幼儿园
摘要:本文聚焦幼儿园混龄自主角色游戏支持方面问题,通过对幼儿参与现状分析,发现混龄环境下幼儿角色游戏呈现出互动不平衡、主题单一等特点。针对这些问题从环境创设与教师指导两方面提出相应支持策略,包括构建多元游戏区域、提供丰富材料、实施差异化引导等。合理支持策略能有效促进不同年龄幼儿互动质量提升,丰富角色游戏内涵,增强幼儿自主性与社会化发展,为幼儿园混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混龄教育;自主角色游戏;支持策略
引言:幼儿园混龄教育是重要教育组织形式,为幼儿提供更接近社会真实情境与家庭结构环境。混龄自主角色游戏则成为混龄教育中最具价值活动,既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需求,又能促进社会性学习。然而实践中发现,混龄情境下角色游戏开展面临诸多挑战,如大小幼儿参与度差异明显,角色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究从环境创设与教师指导两个维度探讨有效支持策略,为提升混龄自主角色游戏质量提供实践参考。
一、混龄自主角色游戏中的幼儿参与现状分析
混龄自主角色游戏环境中,幼儿参与呈现出明显特征与问题。不同年龄段幼儿互动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大班幼儿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设定游戏规则,分配角色,控制游戏进程;中班幼儿常处于跟随位置,能接受并执行游戏要求,但主动提出建议较少;小班幼儿则多数处于边缘位置,参与程度有限,常因能力限制而被排除或简单模仿。角色分配呈现出固化趋势,大班幼儿习惯性扮演领导型角色如老师医生商店老板,中班幼儿扮演辅助性角色如护士顾客,小班幼儿则多被安排为被动角色如病人学生,缺乏角色轮换与突破。游戏主题选择较为单一,多局限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范围,如过家家医院超市等,缺乏深度拓展与创新。
游戏持续时间方面也存在差异,大班幼儿专注度较高,能维持较长游戏时间;而年龄较小幼儿注意力易分散,导致游戏频繁中断或转换。从互动质量看,混龄环境虽然为幼儿提供丰富社会学习机会,但实际互动中,深层交流较少,大小幼儿间语言沟通有限,合作性解决问题情况不足,更多表现为简单指令或模仿行为。从游戏材料使用情况看,大班幼儿往往优先选择或垄断优质材料,小班幼儿获取资源机会减少,且材料使用方式相对简单,创造性使用不足。从教师角度观察,许多教师对混龄角色游戏支持存在困惑,既担忧过多干预影响幼儿自主性,又担心放任自流导致大小幼儿互动不平衡,难以找到适当介入时机与方式。
二、混龄自主角色游戏中的环境创设支持策略
针对混龄自主角色游戏中存在问题,环境创设成为重要支持策略。空间布局应考虑不同年龄幼儿需求,创设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区域,既保证各年龄段幼儿有专属空间,又便于互动交流。划分核心游戏区过渡区观察区,让幼儿根据兴趣与能力选择参与程度。材料提供遵循阶梯式原则,同一主题下准备难度递进材料,促进不同层次参与。材料摆放采取开放透明方式,避免年龄大幼儿垄断,确保公平获取机会。引入互助标识,标记需合作完成项目,鼓励大小幼儿结对活动。丰富游戏主题也极为关键,除传统生活类主题外,增设探究类、职业类、文化类主题,拓展游戏内涵与深度。环境中应融入文化符号与情境线索,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共同话题与想象基础。
角色标识系统设计要突破传统固定模式,采用角色轮换板能力星级卡等工具,鼓励幼儿尝试不同角色。游戏道具设计兼顾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特点,既有明确功能道具帮助小班幼儿,又有开放性材料激发大班幼儿创造力。环境中设置灵感墙创意库收集整理新点子,使游戏主题持续演化。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体力与专注度差异,创设能量补给站、静思角等辅助区域。环境评价机制上,引入游戏回顾镜分享墙等工具,记录精彩瞬间,促进反思总结。环境创设应具时间延续性,保留部分未完成作品与情境,支持游戏持续深入。关注大小幼儿互动质量,设置交流台协商椅等特定区域,引导解决冲突,促进深度对话。环境中适当融入科技元素,如录音笔、简易相机等工具,帮助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幼儿记录想法。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混龄自主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支持策略
教师指导是混龄自主角色游戏成功开展关键因素。教师需转变传统同龄教育思维,建立差异共生教育理念,理解并接纳不同年龄幼儿发展特点与需求,将年龄差异视为资源而非障碍。采取梯度式引导策略,对小班幼儿提供直接示范,对中班幼儿采用提示引导,对大班幼儿则以启发为主,鼓励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实施动态巡视制,教师根据情况灵活调整位置与介入程度,既避免过度干预,又能及时发现支持需求。针对混龄互动质量问题,教师借助能力互补策略,识别不同幼儿优势,创造互教互学机会。对于角色固化现象,教师通过角色体验卡职业探索日等活动,引导幼儿尝试不同角色,拓展认知边界。面对游戏冲突,教师应根据幼儿能力采取差异化调解策略,小班幼儿多给予直接帮助,大班幼儿则鼓励自主解决。
为丰富游戏内涵,教师组织主题资源库,包括实地参观、专家访谈、多媒体资料等,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共同经验基础。针对游戏深度发展,采用支架式提问,通过层层递进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小助手角色,指导大班幼儿如何适当引领游戏又不主导游戏,如何邀请小班幼儿参与并给予支持。对于常处边缘位置幼儿,教师采用影子陪伴策略,先与其一起观察,再逐步引导参与,降低融入焦虑。关于游戏评价,教师应建立多元指标,关注不同年龄幼儿进步情况,避免单一标准。建立游戏档案,记录游戏发展轨迹,为后续指导提供依据。教师应注重家园合作,邀请家长参与游戏观察与资源提供,延续游戏经验。教师自身也需不断反思调整指导策略,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学习等方式提升混龄教育能力。
结论:通过对幼儿园混龄自主角色游戏现状分析与支持策略探讨,发现混龄环境下自主角色游戏虽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科学环境创设与教师有效指导,能够转化为促进幼儿发展宝贵资源。环境创设应考虑空间布局、材料提供、主题拓展等方面,构建兼顾不同年龄幼儿需求环境;教师指导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平衡介入与放手,促进幼儿深度互动与自主发展。综合运用这些支持策略,能有效提升混龄自主角色游戏质量,发挥其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创造力等多方面发展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齐燕.幼儿园混龄自主性区域游戏研究[J].甘肃教育,2024,(21):113-116.
[2]邹红霞.幼儿园混龄自主角色游戏支持性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18):134-136.
[3]张慧芳.幼儿园混龄角色游戏指导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