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目标的构建

作者

陈军

东平县青峰山实验学校 邮编:271500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目标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学习目标仍存在认知偏差、脱离学科本质、缺乏层次性等问题。构建以学科特点为依托、以实践创新为路径的学习目标体系,有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深层次转型。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探讨重构策略、提出优化措施,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目标构建提供思路借鉴,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习目标

引言: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已成为当下数学教育改革重要指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学习目标设置方式尚未充分体现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依托学科特点重构数学课堂学习目标,通过实践创新优化目标体系,成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迫切需要。

一、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目标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目标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其一,表现为对核心素养理解不到位,部分教师仍停留在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层面,忽视了数学思维、数学建模等关键素养培养。其二,学习目标制定过程缺乏系统性思考,往往照搬教材或教参要求,缺乏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需求深入分析,导致目标设定脱离实际。其三,学习目标层次性不足,多数教师习惯采用笼统表述,未能体现认知、情感、能力等多维度递进关系。

其四,学习目标可操作性较弱,部分目标过于宏观或抽象,难以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与评价标准。同时核心素养指向性不明确,许多学习目标仍侧重于知识掌握与解题技巧,对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关注不够。另外目标序列缺乏连贯性,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之间缺乏内在逻辑关联,影响了核心素养阶梯式培养。最终评价机制不完善,仍以纸笔测试为主要手段,难以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这些问题共同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需要通过学习目标重构加以改善。

二、基于学科特点重构学习目标,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重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目标需要立足于数学学科特点,充分考虑其抽象性、逻辑性与应用性等内在属性。先应明确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核心培养方向,将空间想象、推理论证、数据分析等思维能力融入具体教学环节。然后需要突出数学建模意识培养,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问题,构建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关注数学文化渗透,将数学史料、数学美育等元素有机融入学习目标设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文化自信。还要强调数学语言运用,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图表、公式等进行表达交流能力。另外注重数学探究精神培养,鼓励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等方式探索数学规律。在学习态度方面,将认真严谨、善于反思等品格纳入目标体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最终构建多维评价机制,采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

以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有机融合。在知识技能层面,设定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理解算理与算法联系;在数学思考维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会运用转化思想探索计算规律;在问题解决方面,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乘法模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购物、工程预算等实际问题;在情感态度层面,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验算等良好习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在解决买12箱单价238元饮料需要多少钱这一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必要性。继而引导学生将12拆分为10和2,分别与238相乘,渗透分配律思想;或将238拆分为200和38,分别与12相乘,渗透数位分解思想。通过多种算法比较,让学生理解列竖式计算内在道理,发展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立足实践创新优化学习目标,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目标应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创新完善,构建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调整目标设定。开发情境化目标体系,将抽象数学知识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分层目标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差异化学习目标,关注每个学生发展需求。构建项目式学习目标,通过长期综合性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创新评价标准体系,开发多样化评价工具,如数学日记、作品集等,多角度反映学生发展状况。加强跨学科融合设计,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目标呈现方式,增强目标实现可视化程度。建立教研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方式共同优化学习目标设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以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师设计分层次、多维度学习目标体系。基础目标定位于理解小数乘法意义,掌握计算方法与算理;进阶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数学建模思维;拓展目标则关注小数乘法运算规律探索,培养数学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超市购物主题项目,通过计算不同重量水果总价引入小数乘法,让学生在解决买2.5千克苹果,每千克4.8元,需要多少钱这类问题中掌握计算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多组算式,如0.6×0.4=0.24,6×4=24,发现积与乘数小数位数关系,培养数学归纳能力。还应该设计制作购物清单活动,要求学生根据预算选购商品,并用小数乘法计算总价,培养预估与优化选择能力。通过这种情境化、项目式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习得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结论: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创新实践路径。通过对现状准确分析、依托学科特点重构、立足实践创新优化等环节,有效构建具有核心素养指向的学习目标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更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还需从目标微观操作、评价标准细化等方面继续探索,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构建目标合作导学课堂的对策探析[J].学苑教育,2021,(19):21-22.

[2]朱景元.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构建目标合作导学课堂[J].教师,2018,(16):99-100.

[3]黄周珍.例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构建目标合作导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8,(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