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王庆军

郑州励德双语学校 450044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1]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路径,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为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

关键字:黄河文化   传承与发展   实践路径   反思

前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涵盖了历史遗迹、民俗风情、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黄河流域的历史古迹、民间艺术、传统习俗、文学作品、哲学思想等。

黄河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黄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如勤劳勇敢、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等,对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黄河文化涵盖了黄河流域的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多个方面,包括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水利文化、商贸文化、红色文化等。因此,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流域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传承黄河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让中华儿女在共同的文化根基上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古老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商、周三代的灿烂文明,黄河文化在农业、天文、历法、文字、哲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传承黄河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启示。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黄河文化产业,如旅游、文化创意、演艺等,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提升区域竞争力。同时,加强黄河流域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传承黄河文化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黄河文化中的包容、开放,更好地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融合,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教育为基

从知识传播角度来看,教育是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渠道。学校教育可以将黄河文化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了解黄河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重要价值。例如,在历史课上讲述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和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的兴衰,使学生认识到黄河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地理课可以介绍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让学生领略黄河的壮丽与重要性;语文课则可以通过诵读与黄河相关的诗词、文学作品,感受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

在价值观塑造方面,黄河文化中蕴含的坚韧不拔、团结协作、勤劳勇敢等精神品质,可以通过教育传递给下一代。以黄河的治理历史为例,从古代的大禹治水到现代的黄河综合治理,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故事和精神内涵,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精神。

教育还可以激发创新思维,为黄河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对黄河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结合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对黄河文化进行创新表达。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黄河文化的数字展览等,让古老的黄河文化以更加新颖、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开展黄河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出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

此外,社会教育也是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举办黄河文化讲座、展览、民俗活动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黄河文化知识。同时,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广泛传播黄河文化,提高公众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二)创新为本

从内容创新的角度来看,黄河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要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就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创新。可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中的故事、传说、民俗等元素,结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需求,进行重新演绎和创作。比如,将黄河流域的民间故事改编成现代小说、漫画、影视作品等,让古老的故事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对黄河流域的传统民俗进行创新,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体验。

在形式创新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形式。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黄河文化主题的数字博物馆,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黄河文化在线课程、直播讲座等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学习和了解黄河文化;开发黄河文化主题的手机应用程序,提供文化资讯、互动游戏等功能,增强人们对黄河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学校官方公众号中设立“红歌课堂”,利用公众平台加强黄河文化红歌教育,展开线上教育。在此板块内,以班级黄河文化红歌合唱视频为主,不断拓宽内容。[2]

创新还体现在产业融合上。黄河文化可以与旅游、文创、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线路,将黄河流域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资源整合起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推动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设计制作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服装等,提升黄河文化的附加值;开展黄河文化研学旅行,将教育与旅游相结合,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学习黄河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此外,创新也需要人才的支撑。要加强对黄河文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到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可以通过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举办培训班、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黄河文化又掌握现代科技和创新方法的复合型人才。

(三)宣传为主

一方面,广泛的宣传能够提高黄河文化的知名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对黄河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可以制作关于黄河文化的专题纪录片、新闻节目等,展示黄河流域的历史遗迹、民俗风情、艺术成就等,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宣传,发起话题讨论、举办线上活动等,吸引广大网友参与,扩大黄河文化的传播范围。

另一方面,有效的宣传有助于增强公众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通过举办黄河文化主题的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让公众亲身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在宣传过程中,注重讲述黄河文化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黄河文化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公众对黄河文化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他们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宣传还可以促进黄河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向国内外宣传黄河文化,吸引国内外学者、艺术家、游客等来到黄河流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举办国际黄河文化论坛、艺术展览等活动,搭建黄河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黄河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也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为黄河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宣传方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和创新性。除了传统的宣传手段外,还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意广告、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例如,制作黄河文化主题的短视频、动漫作品等,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黄河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置黄河文化主题的艺术装置、宣传栏等,营造浓厚的黄河文化氛围。

四、实践反思

在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中,我们需要进行深刻反思,以便更好地推进这项重要工作。

(一)文化传承方面

黄河文化的传承面临着现代文化冲击的挑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和兴趣相对较低。我们需要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平台,让黄河文化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提高其吸引力。

对黄河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还不够深入。虽然我们已经对黄河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仍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有待进一步挖掘。同时,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着碎片化、表面化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我们需要加强对黄河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建立完整的黄河文化传承体系。

(二)发展创新方面

在黄河文化的创新发展上,我们的思路还不够开阔。目前,黄河文化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但在其他领域的创新还比较有限。我们需要拓展创新思路,将黄河文化与科技、教育、体育等领域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黄河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黄河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品牌,推动黄河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合作交流方面

黄河流域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还不够紧密。虽然近年来各地在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合作,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我们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各地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国际交流方面,黄河文化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我们需要积极开展黄河文化的国际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保护和发展经验,为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四、结语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如璀璨明珠照亮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凝聚起薪火相传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3]在传承与发展黄河文化的征程中,我们既应珍视历史赋予的宝贵财富,又要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迎接未来的挑战。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传承黄河文化之魂,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奔腾不息,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63.

[2]王云云.红歌资源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20.DOI:10.27114/d.cnki.ghnau.2020.001231.

[3]范海刚.保护弘扬黄河文化共谱“黄河大合唱”文旅新篇章[N].中国文化报,2024-09-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