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双减”背景下疏导小学生考试焦虑的策略

作者

张秀华 武文睿

文水县共进路小学

[摘要]小学生考试焦虑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探索有效的疏导策略,以缓解小学生的考试焦虑,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中深入剖析小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及其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疏导方法,以期为改善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考试焦虑;疏导策略;双减

在当代教育环境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考试焦虑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对其学业成绩和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考试焦虑在小学生中十分常见,它可能表现为准备考试及考试期间的过分担心、不安和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这种焦虑状态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影响考试成绩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对小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进行深入理解,并探索有效的疏导与缓解策略,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表现与影响

小学生出现考试焦虑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我校进行的调查中,75%以上的学生在临近考试时,都会出现恐慌、担忧等心理。怕考不好被父母责怪等。可见,考试焦虑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十分明显。

(一)考试焦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在考试之前,焦虑情绪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精神。学生在焦虑状态下,常因小事而分心,无法专注于学习内容,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焦虑情绪还可能使学生产生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进而影响学生的社会功能和学业成就。

在调查中也发现,焦虑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焦虑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如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应对挑战等,从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焦虑情绪还可能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方法,使他们的思维变得局限和僵化。例如长期焦虑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消极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考试焦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情感反应方面,小学生考试焦虑可能导致他们出现恐惧、紧张、不安等强烈的情感波动。这些情感反应往往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使其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长期持续的焦虑情绪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平衡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长期面临考试焦虑的学生,在面对学习挑战时往往缺乏勇气和信心,这种缺乏自信的状态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而且严重的考试焦虑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强迫症等。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因此,关注和重视小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对于保护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考试焦虑对家庭氛围的影响

在家庭关系方面,小学生考试焦虑可能导致家庭氛围紧张。家长可能因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而施加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使得孩子感到更加焦虑,甚至产生抑郁情绪。长期的家庭紧张氛围,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例如一些家长可能采取过于严格或过分宽松的教育方式,以试图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形成依赖性强或缺乏自律性的问题。依赖性强可能使得孩子无法独立面对挑战,缺乏自律性则可能导致孩子无法按时完成学习,影响考试成绩。尤其是在上一次考试成绩不佳时,家长给学生过高的期待而让家庭氛围变得沉闷和压抑。这种氛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为了改善这种家庭氛围,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同时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疏导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具体策略

前文研究中主要分析了考试焦虑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消极影响。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就必须从多个角度建立针对性的干预与疏导策略,缓解学生焦虑心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一)学校层面的疏导策略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制定的考试与疏导策略,能够起到更实质性的效果。首先,首先,学校应定期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他们了解焦虑情绪,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焦虑感。例如针对小学生心理焦虑与学习特点,在疏导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易于小学生接受。

其次,在考试前要营造积极的考试氛围。学校和教师应避免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考试视为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而非评价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同时,在考试期间,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放松活动,如音乐欣赏、户外活动或简单的体育比赛,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

第三,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和内容,降低学生焦虑情绪。例如学校应确保考试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避免难度过高导致焦虑。另外通过合理安排考试时间,避免考试过于密集,给学生足够的复习和休息时间。

(二)教师层面的疏导策略

教师的指导与鼓励对缓解学生焦虑情绪十分重要。在考试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了解他们的学习难点,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也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自信心。同时,针对学生已经出现的焦虑情绪,教师要教授一些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法等,帮助他们在考试前和考试中缓解焦虑。

(三)家长层面的疏导策略

在研究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考试焦虑情绪是由于家长要求过高,担心考不好而出现的。所以在疏导过程中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家长应营造一个温馨、支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理解和关爱。对于考试,避免过分强调考试成绩,而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其次,在考试期间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休息,降低考试期间的焦虑情绪。第三,家长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通过交流与沟通来倾听孩子的焦虑,给予积极的建议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应对焦虑的信心。

(四)学生层面的疏导策略

缓解学生考试焦虑情绪,也需要小学生自己着手解决,制定学习计划并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首先,在考试前应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内容全面且有针对性,增强考试信心;同时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减轻考试前的压力。其次,要掌握一些焦虑心理的调解技巧,学生应学会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在考试前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在出现焦虑情绪后,学生要主动向老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帮助。或者与同学、朋友分享自己的担忧和困惑,与他人共同面对和解决,进而缓解焦虑情绪。

三、结语

综上所述,疏导和缓解小学生考试焦虑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的考试氛围、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和内容、个性化指导与鼓励、教授应对焦虑的技巧以及创造支持性的家庭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小学生的考试焦虑,帮助他们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面对考试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何沛芸,卿灿. 我国小学生考试焦虑状况、影响及其成因——基于SSES2019调查数据的分析 [J]. 中国考试, 2024, (06): 90-99.

[2] 戴斌荣,许思远. 家校协同干预中小学生考试焦虑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 (29): 10-14.

[3] 黄文丽.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高段学生数学焦虑现状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23.